大家好,我是游递局大龙。一年一度的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在这里我先给大家拜个早年。
每到过年期间,都是我们游戏死宅的狂欢。为什么呢?因为各个游戏都开始出春节活动啦!在五花八门的春节活动中,最吸引大家的绝对是各种皮肤和时装。
(LOL猪年限定猪妹皮肤)
前段时间,英雄联盟继续秉承“优秀传统”,推出了猪年的限定皮肤,分别是猪年代表猪妹、招财进宝塔姆和颜值担当薇恩。这个消息刚放出的时候,玩家们都说LOL的设计师终于找回初心了!今年的年限又回归喜气洋洋的设定了!大家买起来啊!
(LOL猪年限定薇恩皮肤)
在我们剁手加入春节促销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买皮肤呢?如果是王者荣耀、DNF和CF这样的游戏,皮肤和时装会对角色有一定加成,那不买也说不过去啊!但LOL、DOTA2等游戏中的皮肤和饰品道具,明明没有任何属性方面的提高,怎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买?甚至有些稀有饰品被炒到了万元天价!皮肤真的这么值钱?
游戏皮肤的来历
(剑网3时装)
为了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游戏皮肤,大龙决定先带大家回顾一下,所谓游戏皮肤这个概念,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玩家视野的。
现在我们能玩到的所有游戏,基本上都有皮肤和时装的概念,就连3A级大作也不例外。比如《刺客信条:奥德赛》中售卖的各种装备,无一不是属性一般般但外观帅炸的典范。
(刺客信条:奥德赛冥界套装)
在强调竞技性的英雄联盟、DOTA2、CS:GO等游戏中,每个人物、每把武器的外观,只要你充钱,它就能改变,让你变的和别人不一样,你就是人群里最靓的仔!而在魔兽世界、剑网3这样的大型网游中,也有很多幻化、坐骑和时装供你挑选,虽不增加属性,但是自带帅(萌/美)炸天buff。
既然玩家们已经习惯了购买游戏里的各种皮肤和时装,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游戏皮肤”这个概念,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来的?
80后可能会说是QQ秀,90后会说劲舞团,00后则认为是王者荣耀……其实都不是!根据大龙搜索大量资料后发现,游戏史上第一款可供我们自由挑选和更换角色外貌(长相、装扮等)的游戏,是1986年任天堂发布的第一部《塞尔达传说》。
(塞尔达传说)
《塞尔达传说》允许玩家自定游戏角色的姓名、外貌和衣着,甚至还会根据我们给角色穿的装备实时变化。这个在现在游戏中普遍的设定,是33年前《塞尔达传说》的一大创举。它被称为纸娃娃系统(Avatar),也是游戏皮肤最早期的样子。
之后,在雷神之锤、半条命2的各个MOD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皮肤,角色的、地图的、武器的甚至是语音包,游戏皮肤开始百花齐放。
(塞尔达传说)
等大部分中国网民接触到“皮肤”这个概念的时候,估计就是QQ秀和劲舞团流行的那几年了吧。在那个杀马特当道、非主流成群的时代,谁的QQ秀是土锤的原始版,谁的劲舞团人物没几个酷炫的发型,走在学校里都不敢跟别的小伙伴打招呼……
(劲舞团)
皮肤——超值or溢价?
慢慢的,玩家们开始逐渐习惯了时装和皮肤系统的存在,并且愿意为之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厂商们自然乐得见到此局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于是游戏制作人不停的推出各式各样新皮肤,只要有热点就蹭一波,什么情人节限定啊,几周年限定啊,恨不得天天出夜夜出。
(网上关于皮肤的讨论)
皮肤越出越多,不免给很多人造成一种“廉价”的感觉,毕竟物以稀为贵啊!一款游戏每周都有新皮肤出,还每款都卖这么贵,一看就是黑心商家,喜欢坑钱!于是就有很多玩家产生了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什么皮肤不加属性,却有这么多人买?
对啊!皮肤有什么好的啊!不就是比别人好看了点,技能炫酷了点,对话多了点,说出去比较有面子一点吗?是的,这些东西恰好就是皮肤的价值所在!
当今游戏行业,电竞类游戏毫无疑问是最火的。它们大多数都是免费游戏,不像网游那样按照游戏时间收费,其余的少部分也是买断制的,一次掏钱终身受益。那么这些游戏在玩家身上的盈利点是什么呢?当然是出售游戏内部道具。
(LOL商城)
但是竞技游戏的平衡性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售卖那些会破坏平衡的道具,比如加属性的衣服啊,加伤害的武器啊,统统不行,否则会违背电竞游戏的根本。那游戏厂商该卖什么呢?
(DOTA1信使)
万恶之源就是冰蛙在2007年给DOTA加入的信使模型转换功能,一只普普通通的鸡,可以变成屠夫、兔子、炸弹人等等形态。当时拿着队友买的鸡玩的不亦乐乎的我们,根本没想到在10年之后,我们的钱包会为此付出多少……
(G胖露出欣慰的笑容)
像DOTA1这样把自己的信使转换成不同模型的设定,就是电竞类游戏“皮肤”的最初形态。既然注重平衡性的游戏没办法卖加数值的道具,那就从改变你的角色外观,让你变得和别人不一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