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女团死掉80% 电竞女团遭遇“绝地求生”
时间:2019-01-20 17:1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2018年12月,成都,2018国际女子电子竞技锦标赛。 红星新闻记者 张士博/视觉中国 2018年,在中国电竞历史上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电竞圈全面爆发。亚运会夺冠、英雄联盟首次获得全球总决赛冠军、绝地求生在德国捧杯等利好消息,不断刺激着中国电竞市场。 据伽马数据发布的《2018电子竞技产业报告(赛事篇)》,中国电竞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770亿元,预计2018年突破880亿元。 但繁荣背后,中国电竞市场仍面临着培训市场混乱、电竞女团生存艰辛,以及职业选手退役后何去何从等问题。 在此节点,新京报推出系列报道,我们通过对培训市场、女团、选手等领域的深度报道,以期还原更完整的电竞产业圈。 “如今尚存活的职业电竞女团不到10支。”1月8日,国内资深电竞观察者郭凌称,“短短一两年时间,职业女团从最高峰的四五十支队伍到现在,死了80%。” 电竞行业的爆发让无数喜欢电竞的年轻人涌入其中,这其中也不乏电竞女团的身影。 但让女生们始料未及的是,她们鲜少出现在竞技赛场中,而成为商演活动嘉宾。就连电竞发展迅猛,包括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热门赛事备受女性玩家追捧之际,国内市场也少有女性电竞赛事。 最好的电竞时代,似乎只针对男队而言。她们的电竞梦想尚未开始,就被重击。 悬殊的境遇“梦醒”的电竞女团VS到日本开分部去 1月11日,林虹(化名)推开紧锁已久的办公室大门,屋里大长桌上凌乱地摆放着七八台电脑,键盘、鼠标上落满了灰尘,窗户上的玻璃灰蒙蒙一片,墙上贴着的海报也耷拉着掉下一半。 这是林虹两年前曾倾力组建的电竞女团训练室。她一度梦想以此为基地,打造一支业内瞩目的美女战队。但如今,这里却和自己再没有任何关系。 “现在梦早醒了。”林虹告诉记者,她曾对电竞充满无限热情,但一番沉浮后,只能无奈地选择解散战队,如今重新回归到朝九晚五的工作中。 一天前的清晨5点,马菲(化名)准时从睡梦中醒来。尽管如今已退出了职业电竞圈,但她仍保持着当时的生活节奏。 2018年,18岁的马菲在国内一个电竞女团绝地求生分部担任主力位置。但这段职业生涯仅历经半年时间就宣告结束。 电竞市场中,针对女性选手的赛事寥寥无几,这让马菲和队友们长期处于无比赛可打的尴尬处境中。更无奈的是,没有赛事意味着没有曝光度和商业支持,俱乐部无法继续经营,不得已宣告解散。 拿着几千元遣散费的马菲不知道未来在哪儿,她觉得自己从小喜欢的电竞对自己并“不友好”,这让她很失落。 不过,电竞的世界有人欢喜有人忧。在一些女生的电竞梦想似乎要落幕时,也有的电竞女团生存得不错。 1月8日上午,37岁的沈梅峰站在位于上海的办公室内,有条不紊地翻阅着合作方从日本寄来的选手名单,他计划着2019年在日本东京开设KA日本分部。 成立于2015年底的KA是如今国内“活得最好”的电竞职业女团。 曾开设过艺人经纪公司的沈梅峰决定将娱乐圈女团模式套入KA的发展架构中。在一片不被传统电竞从业者看好的声音中,着力摸索电竞女团泛娱乐模式。 沈梅峰“赌对了”。在现今电竞女团哀鸿一片的环境下,KA已开发出自己的综艺节目,出版以女团为蓝本的漫画,如今更是和日本知名电竞公司DMM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将就日本绝地求生女子赛事展开合作,并将他感兴趣的选手招至KA日本分部麾下。 沈梅峰清楚,在同样的商业模式下,技战术水平和粉丝关注度远低于男队的女子电竞,必须另寻出路才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业余电竞女团的尴尬 赛事少、无曝光度、无投资 思索良久后,林虹决定解散经营近两年的电竞女团。“尽管电竞市场爆发迅猛,但对于没有资源和资金的电竞女团来说,根本没有生存空间。”林虹说,“算了,不做梦了。” 2017年,是女子电竞市场最为热闹的年份。那一年,王者荣耀的爆发,带动了国内手游电竞市场迅猛发展,也催生出数千支大大小小的业余战队。多位业内人士回忆称,其中女子业余战队多达近千支,而其有别于男队的青春活力,也让无数邀请赛以及商业活动现场中,纷纷出现她们的身影。 林虹所组建的YSY电竞女团正是其中之一。“尽管技术没有男队出色,但女生战队胜在外貌,更容易得到玩家的好感。”很快,林虹和2个朋友合伙投资20万元,在重庆租下一间200平米的办公室,并在当地高校招募到6位精通王者荣耀的女生,组建起电竞女团来。 三人分工明确。一位有着丰富游戏经验的合伙人担任教练,另一位和当地多家网咖老板关系熟稔,能第一时间获取各路网吧赛讯息,组织战队参加比赛,林虹则负责推广宣传,拉拢本地赞助商。 林虹计算过成本:每个队员月薪1500元,加上租房、水电等费用3000元,一个月只需1.2万元。即使前期没有拉到赞助,也能顺利熬过一两年蛰伏期。 电竞行业看似繁荣,但要经营一支低成本的业余俱乐部却异常困难。 新生俱乐部要想迅速获得关注,最快的途径就是参加各项赛事增加曝光率。但和男队每年动辄大大小小近千场比赛不同,针对女性电竞选手的赛事却寥寥无几。 “如今国内叫得出名的女子赛事就三四个。”1月8日,沈梅峰解释道,“别说业余女团,就连职业女团都面临着无比赛可打的尴尬局面。” PLU游戏娱乐传媒节目组总制片人谢逸仙印象深刻,他曾在2015年主导过龙珠女神杯,吸引到多支电竞女团参赛,而此后3年时间里再没打造过任何女子赛事。 林虹曾四处联络圈内好友,咨询是否有女子比赛,但得到的总是“没听说,不知道还有女团比赛”的答复。她也曾尝试着将女团参与到男子比赛中,但技术实力的差距让战队总是在第一轮就铩羽而归。 “赛事少,意味着没有丰厚的比赛奖金和曝光量,自然无法吸引到赞助商的投资,在没有资金维持下,团队很难继续下去。”1月9日,资深电竞行业观察者郭凌表示。 林虹不断往来于重庆各家企业,当对方得知只是一支名不见经传的电竞女团时,纷纷婉言谢绝。 解散战队。2018年12月,看到卡上余额最终变为零的林虹,终于做出了决定。 离开的电竞女团员 领到最多的一笔收入竟是遣散费 马菲(化名)不断地在语音中向队友表达歉意,刚才那把吃鸡游戏中,正是因为她的失误导致全队被灭。“这要是以前,就算队友不在意,我也会责怪自己。” 1月10日,马菲向记者表示,“还是把游戏当休闲娱乐好,打职业太累了。” 2018年初,18岁的马菲在朋友的引荐下,加入到上海一家电竞女团绝地求生项目组。 彼时绝地求生手游刚上市不久,为了在这一领域抢占先机,马菲每天都会和队友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训练八九个小时。而训练结束后,她还会主动加练一二个小时基本功,“就是怕拖累队友。” 马菲同样陷入了没有比赛可打的困境中。绝地求生的爆发催生出各种赛事,但这些似乎和她没有任何关系,“都是男队的比赛。运气好的话,两三个月能有一场针对女团的赛事,更多时候都是在当场外观众。” 无法比赛的无力感很快被生存危机所替代。没有比赛意味着没有奖金收入。当初和俱乐部签约时,马菲的工资底薪仅有2000元,这在上海根本无法生存下去。 那段时间里,为了养活自己,马菲尝试过训练之余开设游戏直播,甚至和队友合伙搞起绝地求生陪玩等服务。 “俱乐部知道我们私下在找活干。”马菲颇为无奈,“但没办法,我们总得活下去。” 如何生存,成为电竞女团队员训练之余最焦虑的问题。21岁的雪莉(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雪莉曾辗转效力过国内2家女子电竞俱乐部,但都因为俱乐部突然宣告解散而不得不寻求下家。 “死亡原因都是一样,没钱。”雪莉向记者回忆称,“国内女子电竞赛事机制不健全,导致不少俱乐部关注度低,拉不到赞助。”彼时每个月拿着三四千元工资的雪莉,同样焦虑着自己的未来。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拉不到赞助的女子电竞俱乐部突然死亡的不在少数。“很多此前在圈内颇有名气的电竞女团,正是因为资金紧缺,无力维持俱乐部运营,不得已只能解散。”郭凌向记者表示。 一旦女团解散,未来何去何从则成为队员们最为在意的话题。 “以前俱乐部倒闭后,如果你有实力的话,还能找到下家,现在很难有这种机会。”雪莉对记者说,“大家都没钱,招募新选手意味着要多支出一笔费用。” 如今雪莉已下定决心,即使能再找到电竞战队收留,她也会从这个行业离去。 每个月两三千元的收入,每天过着为未来担忧的生活,让她越发厌倦这个自己从小就向往的行业。她决定重新找份普通工作,“不一定能赚多少钱,但心里面踏实。” 2018年9月,马菲同样遭遇着这种经历。一天训练结束后,俱乐部老板向大家无奈表示,俱乐部因为长期得不到商业赞助和合作,决定解散。为了表达内心愧疚,俱乐部安排队员们统一去财务室领取5000元遣散费。 听到消息的那一瞬间,马菲内心莫名升起一丝解脱的轻松感。 “没想到在俱乐部领得最多的一笔收入竟然是遣散费。”马菲说,“半年多的电竞生涯,打比赛的时间加起来没有20天。”马菲打算回学校好好读书,暂时不打了。 走娱乐化的KA女团 竞赛、颜值两不误,出漫画,去日本 1月8日,沈梅峰翻阅着合作伙伴从日本发来的队员资料,他正计划着在2019年远赴东京,打造日本KA电竞女团。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