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逸出尘:张大壮花鸟画作品为何如此“壮阔”
时间:2019-01-24 19:4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张大壮虽然生于杭州,但作品中流露的气质还是保留有很一些的海派特色。比之海派风格的色彩艳丽,他的作品更为飘逸;比之海派的更具商品气息,他的作品更加偏于文人的雅意。这一点也可以说融合了江南的秀丽与海派的风格。他的绘画之路其实是从临古开始的,在近现代大藏家庞元济的“虚斋”中帮助管理藏品,得以大量研习了历代名家的经典,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 ▲张大壮 《牡丹鹌鹑图》2014年江苏九德 春拍拍品 张氏擅长花鸟画,早期宗法恽寿平、华喦,并兼取黄筌、徐熙,作品更为妍丽清润,秀美动人;晚年或许是经历的太多世事,使得他的风格更靠近徐渭、陈淳、朱耷等人,笔墨老辣,纵放洒逸。就绘画题材来看,他的喜好更接近于齐白石,将目光转移到百姓的生活中,而不仅仅是文人雅好的梅兰竹菊等题材。他喜绘蔬果、虾蟹之类,生动活脱,别具韵致。 ▲张大壮《富贵图》2005年上海工美 春拍拍品 张大壮与江寒汀、唐云、陆抑非合为现代四大花鸟画家,被合称花卉画的四大名旦。若论技巧的纯熟、格调的清新、状物的能力等方面,张大壮略逊于其他三人。江寒汀的花鸟画更为婉约,略带几分幽秘,调子比较深沉,恰似宋词中欧阳修的意境,特别是天空的渲染,很有味道;唐云的花鸟画更为拙朴,在拙朴中又不乏灵动之趣,特别是竹子非常劲健;陆抑非的写意花鸟具有深厚的工笔画的基础,若论造型的严谨与传神,陆氏当允为第一。张大壮之所以能够跻身其中,在笔者看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晚年对生活的关注,拓展了花鸟画的意境和题材。客观地评判,张大壮早期的传统题材更多给人的一种能力的彰显,笔墨功夫很强,可以画很精微的工笔画,也可以作大尺幅的写意画,但总是摆脱不了恽寿平等人的影响。但他在表现生活气息很浓的果蔬、鱼虾时却时时透露出个人独到之处,他在近现代花鸟画的价值也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两件拍卖场上的典型作品来分析一下: ▲张大壮《菜场所见》2010年上海崇源 秋拍拍品 画家创作于1974年的《菜场所见》是一件值得细细分析的作品。该作品于2010年上海崇源秋拍上以64.96万元成交。此幅作品《菜场所见》和上海画院收藏的《新豆涌到》(见所附参考图)都是张大壮先生在1974年同期创作的作品,两幅画中的构图和内容大同小异,尺幅也类似,可称其为姊妹作。那一堆堆的青翠欲滴的时令蚕豆,激发着大壮先生的创作灵感,他反复构思,推敲,最后在画院的大画桌上,用最新颖、独到的中国画写意笔法,挥就了此幅《菜场所见》。大壮先生对此幅创作是意气风发的,自己颇感满意和喜爱的。还用平时他舍不得用的一段明代古墨研墨题款,墨色乌黑发亮,很有精神。画中左上角是江南初夏刚上市的碧绿生青的蚕豆,层层叠叠的新豆节节画来,繁密而不乱,大片铺叙而又小心收拾,用笔绵里藏针,意在笔先。所用的技法与西洋画的透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左下角和右边的三只装满蚕豆的麻袋,半开半合,错落有致,麻袋的质感用干湿浓淡的中锋,侧锋纷披横扫表现出来。右下角则一片空白,真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让写实性与艺术性完美巧妙地统一起来。面对此幅《菜场所见》,虽没看见一点红色,只看见富有浓淡变化的绿色和麻袋那充满乡土气息的棕褐色,但她的确是大壮先生充满激情创意时的作品,她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永恒的,郁郁葱葱的,蓬勃向上的精神指向。 ▲张大壮《刀鱼明虾图》2010年上海崇源 春拍拍品 ▲张大壮《银带丰收》2010年长风拍卖 春拍拍品 另一件典型作品是画家创作于1974年的《刀鱼明虾图》。该作品于2010年上海崇源秋拍上以61.6万元成交。中国绘画史上,画鱼虾类高手如林。而画海鲜的除了赵之谦画了一幅《异鱼图》,虚谷画过鲳鱼外,很难再找出第三个人来,而张大壮的海鲜题材更广泛,创意更深刻,后来者居上。《刀鱼明虾图》不仅是张大壮作品中的成功之作,而且是张大壮一生艺术活动高峰时期的代表作。把描绘对象提炼凝缩成被社会所认可的艺术品,这个过程所付出的代价是难以估量的,《刀鱼明虾图》是最有力的证据。为了创作此图,张大壮经常徘徊在人潮如云的菜市场里,观察海鲜的结构、动态、颜色,甚至于买回家反复推敲、反复写生,把认为满意的写生稿贴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作为资料,苦心构思,精益求精,数十年寒窗苦练,才换来今天的神奇。银白色的渔网满载透明晶亮,绿色的对虾;如同海洋蔚蓝色的刀鱼,宣告渔民大丰收以后的喜悦心情,生动活泼的鱼虾寄寓了作者激烈的创作热情。白色、红色、绿色、蓝色、中间色帜烈地冲撞,线条和块面奔放统一,作者的技法已经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传统的中国画笔墨里掺以现代的技法和色彩,这样的作品在张大壮一生中比较少见,潜移默化的吸收,无意识的融合,显得非常自然,轻松,是中是洋难以区别,醒目的上半部的表现手段好象是林风眠的彩墨,好象是西洋抽象艺术的表现方式,由欣赏者自己去品味揣摩,这些创新之作真正代表了张大壮绘画艺术的精华和价值。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