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电商时代:回归修炼内功的零售战场
时间:2019-01-26 22:40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零售业态的变迁也见证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业态丛生,但本核不变。 1949年,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零售商业批发商被打造成分等级的国营实体。物质生产的匮乏使得凭票购买物资成为常态。1978年改革开放后,允许外资有条件在特点地区以不超过51%的股权进行投资,逐渐打开了外资零售巨头入局的窗口。 1996年,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在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的深圳福田开出了第一家山姆会员店。外资巨头进入中国零售业之时,国字头天虹百货惊呼“狼来了”。然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两家不同背景的零售企业,都在新零售的赛道上探路。 1999年仓储式导向型互联网经营模式在中国的试错,洗牌了一批零售企业。中华网、8848网、当当、卓越网等,受限于支付、配送以及信任,商业基础过于低效、成本居高不下,B2C模式难以执行。与此同时,B2B免费平台模式,阿里巴巴迅速崛起,摆脱西方零售发展桎梏,实现弯道超车。 阿里巴巴随即继续进入C2C领域探索,2003年淘宝战胜eBay,在业内被认为标志着电商重心从美国转移至中国。而此后,以自营B2C导向型回归以及京东的崛起为代表,通过在渠道架设方面布局,与阿里展开激烈竞争。 业态更迭 2012年的微信公众号电商、2013年淘宝扶持网红电商、2014年O2O出现、2015 年社交电商、2016年新零售概念诞生、2017年直播电商、到2018年短视频带货,电商时代下半场,C端变现的电商新玩法乱花渐欲迷人眼。 资本裹挟之下,零售展现出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浪潮之中如何慧眼识珠,既不原地踏步,也不激进试错成为企业必须面临的考验。 阿里系新零售梯队,重视“帝国制”整合,形成体系优势;腾讯系则倾向于“联邦制”,给企业本身留有更宽裕自主发展空间。新零售提出两年多来,对于其具体的解释仍各有说辞,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利用新的互联网手段、大数据思维进行传统零售和电商的融合,实现经营能力的发展。如今阿里、腾讯两家争夺的阵营已经形成,且长期内将持续存在,互相竞争。 实体零售经验丰富的大润发,曾尝试自己做第三极,自主进行新零售转型,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重新出发搭载阿里体系之后,大润发又再度探路。 一次次新业态的出现、洗牌和推进,给零售业一次次注入新的血液。生活消费行为随之不断产生变革。但回顾市场发展的过往,只有具备良好零售基因内核,才能永立潮头。 人口红利给电商零售带来机遇,在快递劳务成本上,中国具备显著优势。在人口密集度方面,中国也远超美国,人口的密集型导致中国在单次配送上具备规模优势。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中国人口密度是美国的2.66倍,在干线以及支线配送上具备比较优势。目前中国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已经远超美国网络零售总额。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网络零售总额为7.18万亿元,美国零售总额则为2.91万亿元,我国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已是美国的2.46倍。 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GMV增速以及总量远超亚马逊。根据招商证券研报统计,目前我国被互联网投资的百强零售企业占比达到28%,而国外则只有0.8%;反之,国外零售企业大多通过自身积极建设电商发展线上业务,占比达到88%,而中国只有33%。 相比美国自下而上的零售发展规律,中国零售呈现“线上带动、自上而下改革、赋能线下”的特征。 效率本核 一片繁荣之后,我们仍需要思考,零售的本质仍需回归效率的竞争。 当人口红利消耗殆尽的时候,优化供应链,取得差异化优势的考验随时可能出现,满足消费者切实需要,降低成本和消耗成为必修内功。 另一方面,电商发展离不开消费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良好的商品基础。需要各方共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互联网上孕育出享誉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新品牌。得益于流量优势,综合电商在流量时代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目前综合电商占据流量大头,淘宝月活达5亿,是将近微信10亿月活的一半。同时,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综合电商在B2C网络零售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0%。中国电商形成了“综合电商为主,其他电商为辅”、“一超多强” 的竞争格局。 通讯工具的改变带来了消费习惯的改变,移动消费兴起; C端需求侧较强、供给侧空白且门槛较低的特点给予电商行业快速进入并渗透的机会。但如何在以供应商为代表的B端层面,挖掘更多的自身价值,成为各个零售企业共同面临的新难题。 (责任编辑:波少) |
- 上一篇:属于你的超级英雄
- 下一篇:全球将进入“中国春节时间”: 超4亿人旅途上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