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吴兴区各个部门有关人员在社区忙碌,原来,按照部门结对小微水体的要求,他们正在进行督查。自去年建立中心城区小区小微水体“联管联治”制度以来,该区发挥区级部门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建立每半月定期督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水质反弹。 根据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去年以来,湖州市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入河排污(水)口大排查、治水督查竞赛活动等,对全市7373条河道、 310个湖泊(水库)、 500公里已整治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销号推进,开展多轮地毯式全覆盖排摸检查,杜绝黑臭水体清后反弹。 沟、渠、坑、塘等小微水体是产生黑臭水体的主要区域,牵住这一“牛鼻子”,湖州市定期巡查排查整治销号1752个小微水体,并对4733个水体开展深化提升整治。通过有效治理,全市820个问题水体变成了“小微景点”。 在德清县洛舍镇砂村村,时常有人在丁家池塘边散步赏景,池塘边砌上了护岸,水质清澈,俨然是个小公园,人来人往都对此称赞不绝。“整治前这里是个死水塘,水质发黑发臭。”村干部说,通过清淤再引水,池塘水活了起来。村里还落实了保洁,确保池塘水常绿常清。 在湖州市,像砂村村这样长效管理小微水体的例子不在少数。南浔区去年出台《小微水体生态整治示范点评优奖励办法》,多部门联合开展复核评优活动,评选出200强,区财政予以所在村每个点1万元的奖补,鼓励基层将长效管理落到实处,确保问题不反弹、景观常秀美。 在推进黑臭水体整治中,湖州市抓好截污纳管、垃圾处理、雨污分流等关键问题,并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准,健全完善督查机制。目前,已探索建立了全民化、常态化督查机制,构建了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助力、社会群众参与的大督查格局,采取不打招呼的现场抽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清单销号管理、限时整改。同时,严格问责,对河道出现反弹问题的,给予警示提醒,对未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给予约谈问责,以警示促整改、以约谈促履职。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