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挖墙脚”潜规则遭质疑
时间:2019-02-19 13:3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2019年方才过去一月有余,新基金发行失败的消息接二连三。这一次,不仅数量刷新同期的纪录,未能成立的新基金有5只之多,而且,其覆盖面更广,大型、中型和小型基金公司均有案例。 中小基金公司新基金难发早有先例,“败发”渐被视为常态。但此次,某大型基金公司旗下新基金历经数月发行仍未能成立,却令业内颇为吃惊——粮草充足、兵多将广的行业龙头意外折戟,是否意味着新基金发行市场的传统套路坠入绝境?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在牌照红利逐渐褪色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历经几轮扩张,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在助推行业大幅度扩张的同时,也在悄然透支未来发展的潜力。多年来,公募基金业注重营销和扩张,但却忽视了基民的“体验感”,基金数量的急剧膨胀反而给行业带来不小的负面冲击,这对公募基金的未来格局会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马太效应”加剧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公募基金行业的基金产品数量高达5231只,其中股票型基金有885只,混合型基金有2324只,债券型基金有1467只,货币基金有383只,另类投资基金有27只,QDII基金有145只。 庞大的基金产品数量已让基民目不暇接,但仍有数以百计的新基金产品正在发行,或等待批文,让公募基金业时时刻刻陷入到新基金发行的残酷竞争中。竞争的惨烈和成本的水涨船高,正不断加固着公募基金行业“强者恒强”的既有格局,将大批小型基金公司推进了生存险境。 以今年以来发行失利的5只新基金为例,其中有2只产品属于不折不扣的小型基金公司旗下:先锋安盈纯债、格林伯盛混合——其对应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都在50亿元以下。而申万菱信安泰聚利纯债基金、创金合信汇利纯债三年定开债,虽然所属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在百亿元以上,但竞争压力依然不容小觑。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统计的132家公募基金公司中,资产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仅有32家,在3000亿元以上的更是少至13家。但就是这13家公司,合计资产管理规模却高达7.2万亿元,占全行业总资产管理规模的55%。与此同时,资产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基金公司数量则达到42只,合计资产管理规模为1091亿元,不及13家行业龙头的“零头”,占全行业总资产管理规模仅为0.8%。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资产管理行业的前景广阔,但公募基金的高度市场化运作,已经逐渐形成一定的“寡头”效应。在牌照准入门槛降低的背景下,行业的准入门槛其实在不断抬高,新入行的小基金公司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活下来”的问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活下来实在太难了!”业内人士说。 新基金“挖墙脚”风行 新基金发行市场的残酷竞争,让越来越多基金公司意识到,在行业格局逐步固化的情况下,高度依赖新基金发行的传统路径已无法“杀出一条血路”。但是,传统力量的过于强大,却又挟裹他们不得不负重前行。 一家资产规模不过两三百亿元的基金公司销售总监在谈及新基金发行困难时,颇为苦恼地表示,虽然明知新基金发行有可能会亏损,甚至无法成立,但还是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发行新基金,这已经成为行业难以打破的“潜规则”。对于产品线布局已经完成的基金公司而言,发行同质化产品的目的,很多时候并不为了获取增量规模,而是维持既有的资产管理规模。 “和渠道打交道多了就会知道,新基金发行时,背负任务的客户经理会劝说客户赎回持有的基金,转而申购新基金,以完成自己的业绩。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怪圈,如果我不发行新基金,其他公司却发行了,那么在激励政策的刺激下,我们公司旗下产品就有可能被建议赎回,转而申购其他公司的新基金。也就是说,如果不加入到新基金发行的这场游戏里,你就有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公司的规模不断缩水。”该销售总监抱怨说,“渠道为王的时代,这种竞争里最大的受益者是渠道,基金公司是有苦说不出。” 有趣的是,这种负重前行的新基金发行游戏,催生了公募基金行业另一个现象——清盘潮:大批量的新基金和中小规模的老基金,在新基金数量不断膨胀的背景下沦为“迷你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在2亿元以下甚至跌破5000万元的红线,成为基金公司沉重的经营包袱,不得不采取清盘的方式来解决。左手加大新基金发行力度,右手加大清盘基金力度,成为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业绩为王 再精妙的游戏,也有玩不下去的一天。大型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失败的案例出现,在震惊诸多业内人士的同时,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内耗不能带来发展,变革才能注入力量。 在资深基金分析师老张的眼里,公募基金行业近年来过度注重营销技巧和渠道争夺,漠视了基金持有人“理财体验”的重要性,这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老张认为,公募基金行业的崛起,固然有牌照红利的因素,但更多应归功于发展初期展现出的强大专业理财能力,让初醒的居民理财蜂拥而至。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张,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开始出现,基金持有人的“体验感”越来越差,而外部竞争者频频涌出,公募基金业的发展危机已经不容小觑。 在一些资深基金经理看来,公募基金行业的核心是投资研究能力,必须对投研人员建立“硬约束”,用业绩的优势强化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信心,这样才能在财富管理行业中巩固公募基金的地位。一位从业超过八年的基金经理私下向记者表示,公募基金业旱涝保收的制度,已经成为从业人员“惰性”的土壤,让部分基金经理淡化了对持有人的责任感,各种歪风也随之滋生,这显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要沉迷于新基金发行的游戏。弄了一大堆基金出来,一个基金经理管个四五个风格完全不同的基金,能管好么?还是踏踏实实管好现有的基金。我相信,如果既有的基金业绩能做好,就不怕别人挖墙脚。如果做不好,也怨不得别人挖墙脚。”该基金经理说。 (责任编辑:波少) |
- 上一篇:谁是商品周期拐点“章鱼哥”
- 下一篇:经济数据提振信心 公募趋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