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三魁镇:百家宴里笑开怀 传统元宵味正浓
时间:2019-02-21 15:34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三魁镇,是泰顺古老元宵民俗百家宴的发源地,至今仍保持着原生态的习俗。 浙江在线泰顺1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越)面条寓意“幸福绵长”,年糕寓意“步步高升,三鲜汤寓意“海纳百川”.....今天,泰顺县三魁镇摆起四百多桌宴席,近5000人围坐在一起同享百家宴、共庆元宵节。 三魁镇,是泰顺古老元宵民俗百家宴的发源地,至今仍保持着原生态的习俗。今天,浙江在线视频、图片、文字三路记者聚焦三魁镇,用镜头和图文展现元宵节的传统文化盛宴。 《吉祥泰顺 喜得三魁 百家福宴》回放(点击进入) 百家宴 一场不虚此行的味觉盛宴 2019泰顺三魁镇“吉祥泰顺 喜得三魁 百家福宴”活动现场 摄影:牟嘉 2019泰顺三魁镇“吉祥泰顺 喜得三魁 百家福宴”活动民俗演出 摄影:牟嘉 2019泰顺三魁镇“吉祥泰顺 喜得三魁 百家福宴”活动现场 摄影:牟嘉 “排骨、花菜、墨鱼、胡萝卜、香菇、虾等十种菜,放到大锅一起炒制而成的“什锦菜”,是三魁镇名菜,也是百家宴的重头菜。” 2月19日,家住泰顺县三魁镇张宅村的薛细兰和儿子张祖录早上四点就开始在文化礼堂忙碌起来。 像薛细兰家一样,每年元宵节帮忙一起办百家宴,是张宅村千年来的不成文约定。每年到这一天,村里老少一起洗菜、切菜、搬凳子.......他们像过年一样精心准备。 “元宵节,是我们镇最热闹的日子。”干着手头的活,薛细兰脸上挂满笑容,今年百家宴的食材,是三辆卡车一起运进来的。 “红烧肉,大锅炖才入味,我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今年元宵节,我们吃面条,祈福幸福日子长长久久。” 一名来自宁波的游客也为百家宴点赞,他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相比往年,今年的百家宴活动更加丰富了,我们不仅吃得饱,而且能品味泰顺众多非遗文化,真是来值了!” 一条条好评的背后,是众人慕名而来的理由。当地远嫁福州的媳妇吴淑英,带着老公和两个女儿回来了。“老公孩子们第一次来吃百家宴,我在外地也非常念想家乡菜,所以开了三个半小时车特地赶过来。”吴淑英说道。此外,还有村民定了十桌,邀请外地朋友赶来体味泰顺文化。 泰顺俗语:“吃百家宴,新的一年健康、平安”。相传南宋时,张宅村先人为躲避战乱逃难到三魁镇后,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同饮团圆酒。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演绎成了联谊聚餐,家家户户邀请亲戚朋友和远方客人共庆元宵节。由此,聚餐演变成“百家宴”,张宅村也被省文化厅认定为“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三魁镇村民将建设村庄转变为经营村庄,不断丰富百家宴的内涵。“接下来,以百家宴为契机,将传统民俗文化、原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完美结合。”三魁镇党委书记刘言素说,特别是要将百家宴打造成当地文化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非遗体验 一次大开眼界的文化享受 记者采访非遗传承人包能陶 摄影:吴越 红色米粉团手掌一压,便是一片花瓣。没三五分钟,一朵绿叶陪衬的玫瑰花,在泰顺县65岁非遗传承人包能陶手里完成了,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趁大家出来游玩,我还做了些寿桃、鲤鱼,祝福大家新年好。”包能陶边做边向游客解释展品不出售,供大家欣赏。 像他一样,今天在三魁镇人民路设摊展示传统民俗体验活动的非遗传承人,还有很多。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三魁镇特地邀各地非遗传承人,为众人揭开非遗文化的神秘面纱。现场游客还可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编竹艺、做面塑、煮酒酿等非遗项目。 今年84岁的“泰顺竹编”传承人王尤原,也将平日编制的竹篮、酒壶放在展位上。“圆鼓鼓的竹篮,都有配套盖子,大概两天就能编完了。”他些许遗憾,儿女们不会这门传统手工艺。 记者采访陈立林 摄影:牟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民俗展上,37岁的陈立林将百年的前演出木偶向游客展示。五年前,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木偶戏这行缺少年轻人,于是就决定回来制作木偶。为此,他放弃了东阳木雕的工作。 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一条“巨龙”跟着绣球舞动,时而凌空跳跃,时而地面盘旋,边上的游客发出阵阵欢呼和喝彩。现场一片充满着欢乐吉祥的气氛。此时,三魁镇村民元宵祈福队伍路过人民路,他们以绕村徒步的方式祈求新年学有所成、身体健康、财源广进。这些心愿,其实都是当地的家训家风。三魁史上,文人、武将、商人辈出,现代村民以此为训,鼓励后代向先辈学习。 夜晚降幕,三魁镇的夜空在“火树银花”的映衬下格外亮丽。两根毛竹竿逐层喷放艳丽火花,带动木偶旋转表演。这场让当地人都直叹“难得一见”的烟花杂技,正是出自74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尔禄之手。“过年就是要有些年味,这许多民俗很多年没看到过了,今天可算是饱了眼福。”村民纪爱春为民俗踩街乐呵呵地说:“我喜欢看。”道路两侧,不少是“全家总动员”观看表演的游客。他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下一个个美好回忆,脸上洋溢笑容。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