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联系600多个寻亲案例 海盐姑娘帮40多个家庭团圆(2)
时间:2019-03-12 10:4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2015年6月11日,黄家父母在朱洁雯的带领下来到央视大型寻亲节目《等着我》录制现场,与苦苦寻找了26年的儿子黄玉坤(李金和)相聚。节目录制时,李金和在台上热泪盈眶地讲述他的寻亲过程,朱洁雯坐在台下看,李金和的父母在舞台后的大门里听,“在门一打开亲人团聚抱头痛哭的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志愿者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助人寻亲之路希望更多人加入 朱洁雯对助人寻亲坚持不懈,与她一直以来就热心公益密不可分。她2008年在宁波上大学时,就接触公益事业,加入了当地的志愿者队伍,“起初我对公益不太了解,但当我和当地志愿者一起,到福利院探望孤残儿童,为地震灾区义卖募捐时,我才意识到,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来帮助,被需要帮助的人需要着,就是一种快乐!” 大学毕业后,朱洁雯想去边远贫困山区支教,但身为独生女和父母的掌上明珠,这一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后来她就留在父母身边,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做公益。 “我们义务助人寻亲,有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没那么轻松。”朱洁雯说,由于留在网帖里的信息往往都是只言片语,有些语焉不详,有些甚至还存在差错,要从这些有限的信息里核实挖掘出有效的信息,往往要做大量调查,“但有时哪怕竭尽全力也挖不出有效信息,记得有一次,当我发现一位老父亲临终还惦记着要找他失散的儿子时,我的心格外沉重。” 正因寻亲之路不是那么顺畅,在朱洁雯7年联系的600多个寻亲案例中,骨肉团聚的只有40多个家庭。在很多人看来,一个90后姑娘在7年的坚持不懈中,能用辛勤付出助力40多个骨肉分离的家庭圆满团聚,已经非常了不起,但在朱洁雯的眼中,他们依旧任重道远。 “不过,从近几年的寻亲情况来看,被拐卖的孩子越来越少了,这让人高兴。”朱洁雯告诉记者,不同年代的人寻亲,其实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出生的人寻亲,大多是因为当时贫穷,家里无力抚养,把孩子放在马路边;八十年代前后出生的那代人寻亲,大多是因为被拐卖;而现在16岁以下的孩子丢失,不是监护人粗心让孩子走失或溺水,就是青春期沟通不当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只要拐卖消失,家长对孩子加强看护,注意沟通方法,一家人骨肉分离的情况就能大大减少。”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