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德琬 本报通讯员 贾 涛 赵子超 李敏
堂屋的墙壁在经年累月间蒙上一层黑灰色,破旧不堪的家具诉说着家庭的贫困……2018年12月11日,记者来到兖州区小孟镇北安村村民何新臣的家里,67岁的他40多年如一日,悉心侍奉双目失明、体弱多病的母亲,深受称道。 “咳咳咳……”每隔不久都会有一阵咳嗽声从卧室传来,何新臣轻拍母亲的后背,一边用纸给母亲擦着嘴角,一边向记者解释道,89岁的母亲李荣云不仅眼睛看不见,还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一到冬天就怕冷,所以家里的炭炉从来都是烧得旺旺的。这时,李荣云想下地走走,何新臣赶忙给她穿上鞋,搀扶母亲走出卧室。“上厕所也得领着去,一步也离不开人。” 据何新臣介绍,在他23岁那年一场大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家里的顶梁柱走了,当时才40多岁的母亲受生活压力和精神层面双重打击,身体每况愈下,患上了白内障,多方求医也没有治好。“同一个病区的十几个患同样病的人,手术后都恢复了视力,就是俺娘还是一点看不见。”何新臣兄弟姊妹五人,他是家中老大,当时最小的弟弟才10岁,家庭重担自然就落在了何新臣的身上。 为了照顾母亲,何新臣不能外出打工挣钱,只能守着家里的几亩地,供养母亲,拉扯兄弟姊妹,家境异常艰难。等兄弟姊妹都成家立业后,他和母亲的耕地只剩下两亩,一年的纯收入仅有1200余元。北安村“两委”为了照顾这对母子,安排何新臣在村委会看院,顺带着干点抄水表、跑腿等杂活,每月给予他400元补助,去年还给他办理了五保补贴。 既要工作,又要种地,还要照顾母亲,何新臣每天都很忙碌。每天早上5点多,何新臣便早早地起床,收拾院落、烧水、做早饭、帮母亲穿衣服、洗脸、喂药,之后清洗母亲的衣物,伺候母亲吃饭。7点钟左右就赶到村委大院开门、打扫院子,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何新臣说,“俺娘每天需定时服药6次,我每隔一小时就要回家一趟,看看母亲有什么需要,还得给炉子添添炭。中午下班后再赶回家给母亲做午饭,下午不仅要在村里值班,还要抽空去地里干点农活。”何新臣把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身上干干净净,屋子里收拾得也很规整,没有一丝异味。“俺娘喜欢吃鸡柳,每个小孟集我都去买点。像桔子、葡萄、甜瓜、面包这些零食也经常备着点,俺不在家时,她老人家也能打发时光。” “弟弟们也都很孝顺,二弟先天残疾,三弟常年在外打工,妹妹远嫁,我是老大,就得多照顾俺娘……”在照顾老人的责任上,何新臣觉得理所应当。何新臣一直单身至今,年轻时,同村人见他勤劳本分,又有孝心,曾给他说媒。但是,家境贫穷、负担重,弟妹们年幼,姑娘们看到这样的条件,也都推脱了。“当时也有相中我的,但到了谈婚论嫁时,千把块钱的彩礼钱又把我难住了,就没结成。”提起单身的事,何新臣也有些遗憾。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不过如此。2017年,何新臣被小孟镇北安村评为本村的“孝德模范”,去年10月,何新臣被评为“兖州好人”。 在村民眼里,何新臣不仅孝顺,还是一位热心的好人。在抄水表时,何新臣发现村民家的水管常有损坏的现象,尤其是冬天,天气寒冷,村民的水管大都安装在室外,一天得有两三户的水管冻坏,他就义务帮助村民维修。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何新臣会修水管,一遇到问题,就不分昼夜地给何新臣打电话,何新臣从来没有推脱过。2017年的除夕夜,何新臣正在家里准备下饺子,住在村东北角的王成刚打来电话,“新臣,家里的水管坏了,水淌得满地都是……”何新臣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带着工具箱就去了王成刚家。。 多年来,何新臣平均每年至少要给50户村民维修水管,他自费买来维修工具和常用的小配件,却从来不收一分钱。面对村民的夸赞,何新臣总是说:“都是一个村的,帮点小忙是应该的。”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