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大咖畅想互联新未来 5G+AI会带来哪些改变(2)
时间:2019-04-01 10:04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朱民把世界上最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分成10大类,包括机器视觉,语音和声音感知,自然语言处理,搜索、信息处理和知识提取,预测性分析,规划和探索代理等。他表示,这些是人们在应用领域最普遍的技术,在帮助解决三大经济结构变化上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制造业领域,朱民表示,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对制造业自动化的重要环节。人工智能第一次把制造业的制造层面、供应链管理以及产品更新设计三个维度打通。三维空间可以帮助制造业实现完全自动化。制造业的人工智能化、智慧化是人工智能和制造业共享的未来,这个未来市场是了不得的大市场,而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里面也有着了不得的发展空间。 “气候模拟分析能提供更佳的气候解决方案,提高能源效率。”谈及人工智能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朱民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气温,温度的变化能够控制空调的变化,从中节约的能源是个了不得的天文数,通过温度来改变每一座大楼的空调,这也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他举例称,北京的污染得到很大改善,这与人工智能有关,“人工智能通过遥控,把观察的目标聚焦在每个一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精准度大大提高,云计算自动进行比较和计算,发现任何问题,‘云’立刻会告诉你。我们以前是只能观察到10平方公里的面积,而且要靠人去定点观察,现在完全是遥感,完全是‘云’,完全是机器,所以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 朱民认为,人工智能还可以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他以智慧医疗为例称,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发展非常迅猛,“我们认为从现在到未来5年大概是10倍级的发展”。 朱民还表示,日本是典型的用机器人服务老人的国家,减轻人的劳动力在现实生活中变得非常普遍。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尚处于初始阶段,发展的前景将是无比广阔。“人工智能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个案例,就是能够根本上改变日本老年衰退的最好的工具和通道,所以两者结合起来,未来是一个无比灿烂和具有挑战性的未来。”朱民说。 刘自鸿:“柔性+”将打破空间限制 真正进入万物互联 3月30日下午,在2019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举行的青年领袖论坛暨行业报告发布会上,柔宇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自鸿发表题为“感知 计算 互联”的演讲。刘自鸿表示,柔性屏产品能够打破空间的限制,真正进入到万物互联。“柔性+”将会给很多行业带来改变,不仅仅限于穿戴设备、航空等领域。 回顾过去信息技术浪潮中的重要节点,刘自鸿认为,上世纪70年代PC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连接方式。“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的时候,功能机已经有很多了,但iPhone带来的人机交互界面改变,是硬件软件和整个商业模式的转变。”刘自鸿说。 刘自鸿认为,信息技术的未来主要有三点,第一是人机交互,包括显示、传感、生物识别等,第二是泛人工智能,在机器接收到信息之后会通过智能算法帮助人们做分析决策,第三是万物互联。刘自鸿表示,如今大家经常提及“万物互联”,但事实上,人们还没有感受到物联网真正带来的价值。“今天看物联网,它还相当于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还有很多东西远远没有达到万物互联。除了手机、电脑这些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东西被连接起来,其实大部分东西今天还没有被连接起来。” 刘自鸿说。 在演讲过程中,刘自鸿向现场观众介绍了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科技思想家凯文·凯利在其著作中的一句话,“未来屏幕无处不在,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物体的表面都可以是屏幕,而不同的屏幕之间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刘自鸿相信,柔性技术能够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能够嵌入到万物互联的每一个物体当中,让很多的物体真正形成交互的方式,变成万物互联的接口。 去年10月,柔宇科技抢在华为、三星、小米等厂商之前,发布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FlexPai柔派。对“柔派手机凉了”的传言,刘自鸿在演讲现场展示了其随身携带的柔宇手机并辟谣称,“现在柔宇的手机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有很多人在用了!” 刘自鸿还表示,“柔性+”平台能够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产生各种各样的应用。在航空领域,柔性屏可取代传统的显示屏,帮助航空公司节省油费支出。柔性传感技术还可通过传感器,嵌入到帆布、纸、皮革等媒介中。当消费者触摸时,传感器就能精确感触到操作,让很多没有生命力的物体变得智能化,变得有生命力。“柔性+的技术能够为未来的感知、计算、互联这三个方向带来全新的价值。”刘自鸿说。 晶报记者 陈雯莉 姚慧苹/文 金羽泽/图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