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管问询 增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成本(2)
时间:2019-05-12 19:3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一是不同发函和回函特征体现了不同的监管效果,对于同一年度多次问询、问询问题和种类多、延期回复、回函内容多、明确承认信息披露错误等类型的公司额外关注,对于词不达意、避重就轻的回函应该及时再次问询,并启动可能的现场检查等监管措施。在上市公司回函后要持续关注其信息披露行为,关注上市公司是否真正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抑或仅是“多言寡行”,是否将尽可能多的一线监管信息及时公告,而非对于有些问询函的回函仅是报送交易所。我们也要关注为何现有研究尚未发现部分问询函特征的监管效果,比如研究发现当交易所指出的问题涉及审计、董监高信息、财务报告格式或报告发布时间、税收相关事项、关联交易、研究开发以及政府补助时,对盈余管理程度无增量影响; 二是要增加对相关责任方发表独立核查意见的频率,甚至可采用约谈等方式来加大对独立董事、会计师事务所、券商等责任主体的威慑力。 三是问询函监管的效果依赖于企业的产权性质和信息环境,交易所应该加强对部分国有企业以及以往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的后续持续监管,要敢于重拳出击、果断亮剑,加强后续现场检查及监管,增加其违法违规成本。 四是在扩大日常一线监管的范围和监管力度与有限监管资源的矛盾下,必须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最新的信息科技技术,不断升级和更新智能监管系统,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动态和实时画像,确保对资本市场的持续监管和精准监管。 五是交易所之间以及与证监会系统需要形成监管合力。目前两个交易所的监管执行手段有诸多不同的地方,上交所和深交所对于问询函、关注函、意见函等一线监管措施的分类标准、范围、流程等可以进行协调和统一。同时,需要打破证券交易所处罚权限和手段有限的天花板,理清证券交易所与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的职责边界,与各地证监局进行更加密切的配合,缩小“非处罚性监管”与“处罚性监管”的边界,完善“提高违法违规监管效率”与“增加违法违规成本”的协调机制。 2019年,科创板的启动是资本市场的大事,在注册制背景下,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尤其严格,凡是对投资者价值判断相关的重要信息都必须真实、准确和全面地披露,这就对交易所的信息披露一线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3月1日发布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交易所应当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强化监管问询,督促科创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在科创板的推行过程中,尤其要通过一线监管来及时揭示风险,同时对各方严肃追责,通过增加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成本来提高威慑力。 综上,风险防范是金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常态化机制是强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上市公司监管,已经成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和防范资本市场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这对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