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转型困局:基础管理费难赚 绩效费难上加难
时间:2019-06-13 19:41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在资管新规实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环境下,以前类息差的收入模式正转为管理费收入模式,资产管理行业普遍感觉“钱难赚了”。对于一向有着相对稳定管理资金来源的保险资管公司来说,也不例外。 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作为保险资管公司主要收入的资产管理费收入,正在面临不小的增长压力。管理费收入的两大来源——固定基础管理费、绩效管理费,均在发生变化:固定管理费率普遍下调,绩效管理费率与中长期业绩挂钩。 “基础管理费已经很难挣,会越来越薄;绩效管理费就更难挣了。”一位保险资管公司高管表示,如何在市场更具波动性、资产管理收益更加不确定的情况下,完成KPI目标,将是资管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 资产管理费率 呈直线下降趋势 近日,中再产险和中再资管公告一项2018~2020年资产委托管理补充协议,调降了长城资产股权投资管理费率,预计这项股权投资管理费三年合计关联交易金额,将由约6900万元大幅减少至800万元。 这仅仅是保险资管行业下调基础资产管理费率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多家险企与关联的保险资管机构签订了关于委托投资的补充协议,内容即包括下调资产管理费率。 证券时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保险资管行业调研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保险资管行业总资管规模稳步增长,但总管理费收入却基本稳定在180亿元的水平,显示单位规模管理费收入呈下降趋势。 这份调研数据显示,2016~2018年保险资管业资产管理总规模分别为13.3万亿元、14.1万亿元、15.6万亿元,但行业总管理费费收入从2016年的181.8亿元升至2017年的186.6亿元后,在2018年降至184.1亿元。近三年行业整体的单位规模管理费率分别约为1.36%。、1.33%。、1.18%。,呈下降趋势。 在保险资管公司开展的各类业务中,专户业务占比过半,系统内保险资金是收入主要贡献来源。2018年,保险资管的专户管理费收入约为100.31亿元,占54.39%,贡献最大,其中系统内保险资金贡献达73.67%;其次,另类产品和组合类产品收入贡献也较为稳定,分别为23%和14%;财务顾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公募基金(事业部)收入占比较低,均在5%以下。 与此同时,保险资管的各类业务管理费率水平较低,普遍低于其他资管子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专户业务整体费率仅为0.8%。,较2017年略有下降。其余各类业务费率则有一定上升:财务顾问及公募基金业务费率均超4%。;另类产品业务费率为2.8%。,组合类产品业务费率为2%。。 由于资产管理规模和管理费率是决定管理费收入的两大主要因素,随着业务管理费率的下滑,一些保险资管公司已在面临管理费收入削减的问题。 这在去年的业绩中有体现。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共有12家保险资管公司披露了2018年管理费收入,合计79.74亿元,同比减少20.92%。其中,有6家出现下滑,泰康资产的管理费收入降幅达到49%,新华资产、光大永明资产、华泰资产、太平资产4家的降幅超过10%,生命保险资产的管理费收入降幅3.7%。 绩效管理费 与中长期业绩挂钩 投资管理费由固定管理费与绩效管理费组成。在保险资管人士看来,除了基础资产固定管理费率下调趋势外,管理费的另一个变化趋势也很明显——绩效管理费与中长期业绩挂钩。 近日,中华财险与中华保险集团就资产委托投资签订了新的合同,修订了原合同中关于管理费的计算方式,其中明确提到,为的是在管理费计算中引入中长期投资收益率目标,对高业绩达成进行有效激励。 具体来说,这一协议调整了原合同中的固定管理费率,同时将绩效管理费的起征标准调整为中长期投资收益率目标,并将绩效管理费的提成比例调整为分段计算模式。如果年度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中华财险不向中华保险集团支付绩效管理费;如果年度实际收益率超过基准,则根据实际达成情况设置不同的绩效管理费率。固定管理费按季度支付,绩效管理费按年度支付。 一位大型保险资管公司高管表示,随着外资等有长期投资理念的资金更多进入中国资管市场,未来资管行业的激励模式一定会从短期走向长期。至少,像此前有券商资管机构注重短期业绩的事业部制的高激励考核机制,以后不会再有了。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