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背後 馬斯克絕地求生(3)
时间:2019-06-20 16:24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地區一直都極為富庶繁榮,其中的冶金業非常發達,著名的大馬士革刀的原料烏茲鋼就產自印度,印度的武器製造業也很興盛,製造了很多看似奇葩實則很厲害的武器,其中拳刃就是的優秀代表。 ▲這是一把典型的拳刃,打造精巧,裝飾華麗,還有一套小巧的餐具可以藏在刀鞘裏麵。 拳刃是印度特有的一種大型匕首,原產於南印度,拳刃(katar )這個名稱最早可能來自於泰米爾語的“ka??āri”,字麵意思即是“刺擊用刀”,經過梵語和現代的印地語轉寫後就成了“katar ”,因為其獨特的使用方法,國內常譯作拳刃。這種武器最早能追溯到南印度著名的毗奢耶那伽羅帝國時期。當時這裏流行一種,用食指和中指將匕首柄夾握在掌心的握刀方式。為此,拳刃這種特殊的匕首被設計出來。現存最早的拳刃是由17世紀坦焦爾王國(毗奢耶那伽羅帝國分裂後形成的印度教小王國)時期製造的。不過一份16世紀時期,阿克巴大帝的宰相兼文學家阿布·法茲爾·本·穆巴拉克記錄的軍火庫清單中,就有“拳頭匕首”這麽一種武器。同一時期的繪畫作品也有拳刃的形象已經很常見。鑒於這種武器原本是南印度的印度教徒所用,等到印度的伊斯蘭教徒使用時,肯定也使用一段時間了,說明其實際的發明日期可能更早。 ▲毗奢耶那伽羅帝國是印度曆史上最後一個印度教帝國,在南印度興盛一時,後來在跟北部穆斯林國家的戰爭中逐漸衰落,17世紀中期最終解體成數個小王國。 拳刃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H型手柄,握住H手柄中間的橫柄,這樣刀刃就位於緊握的拳頭的指關節上,整體長度通常在在30-50厘米之間,刃長常占到總長的一半,不過有的手柄會延伸到整個前臂,刀身常帶有多道血槽。早期的拳刃手柄上有一個樹葉或是貝殼狀的鋼片護手。可能是因為妨礙快速拔刀,這個護手到17世紀晚期逐漸取消了,不過手柄兩側的平行鋼條也能提供一定的格擋防護能力。一開始拳刃是普通的劍型刀刃,但因為拳刃攻擊時力量太強,導致劍型刀刃經常會被折彎,甚至是折斷。稍後被改良成寬大的三角形,以加強刃體。 ▲早期的劍刃帶護手的拳刃,其中一把波浪形的異形拳刃 為了適應戰爭的需求,刃尖也加厚成菱形加強破甲能力,據說各種紡織甲、皮革甲和鎖子甲一類的鎧甲在拳刃麵前不堪一擊,甚至鋼製甲片也能穿透。南印度地區為了加強砍削能力,刀刃會稍稍彎曲,為了保證強度,刀刃和手柄是用精鋼一體鍛造的。拳刃通常是會放置在雕刻精美的波紋鋼鞘中,為了防潮又會給鋼鞘裹上天鵝絨或是絲綢外套,然後像日本人佩戴武士刀一樣,插在腰間。 ▲一把有彎曲刀刃的拳刃 ▲拳刃的標準佩戴方式,是印度武士最後的自衛武器。 像印度其他的物品一樣,拳刃也不例外,印度的匠人會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精美的裝飾,刀刃上會有精美的雕刻,再鍍金,就連刀柄上也會鍍金或是鑲嵌琺琅和寶石,就連護套也會精心鏤空,裝飾以精美的圖案。中國的刀會裝飾有龍吞口,印度的則會裝飾以大象。這可能是作為一種圖騰,希望獲得大象的力量,用於攻擊,各種人物和場景畫也很流行,北印度則因為伊斯蘭教義禁止偶像崇拜,通常隻會裝飾各種花草和繁複的幾何圖案。 ▲南印度和北印度兩種不同裝飾風格的拳刃 拳刃使用方法很簡單,握住手柄中間橫柄,像拳擊一樣揮舞拳頭就好。拳刃兩麵開刃,利如剃刀,能戳刺可砍削。但因為刀刃與使用者的手臂呈直線,所以威力最大的攻擊方式還是像衝拳一樣大力向前推刺,這樣可以將全身重量的集中到刃尖上,巨大的力量使得隻要找準了敵人鎧甲弱點,就可以輕易破甲。除了推刺還有側削、返身刺、用擺拳刺或是躍起後向下刨刺等攻擊方式。主要攻擊目標是頭部和上半身,講究靈活的身法,具體的招數很像拳擊。早在16世紀,就有持一對拳刃進行戰鬥的格鬥術流傳,不過因為有一定的防護和格擋能力,常常當做搭配長劍使用的左手副武器。直到今天印度仍有人教授使用拳刃的方法。 ▲真的猛士敢於用拳刃貼身肉搏大象 國內有些說法認為這凶器是專門設計用來暗殺的,對此筆者隻想說,這怕不是《刺客信條》玩多了,自行腦補的。雖然跟遊戲中袖劍的使用方式很像,但是拳刃體型較大,根本藏不住,實在不適合暗殺。而因為其強悍的破甲能力,實際上是軍人首選的貼身自衛武器,戰場上一片混亂的貼身肉搏戰中,再適合不過了。 ▲戰場這種險惡的地方,配一把拳刃,既能顯示身份,又是很好的自衛武器。 性能優秀的拳刃深受武士階層和王公貴族的喜愛,紛紛將其作為個人自衛武器,到了阿克巴大帝中晚期成了莫臥兒宮廷的標準服裝配飾。因此其像東南亞的馬來劍和日本的武士刀一樣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全副武裝的莫臥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也佩戴了一把拳刃 很多這一時期的王公貴族的畫像多佩戴拳刃,那些武藝高強的武士還會用拳刃配合其他武器獵殺老虎,以此來證明自己勇氣和武藝。馬拉塔地區的武器匠人則在拳刃的基礎上,開發了進階版的拳劍(pata)。 ▲彎弓射獵老虎的比賈普爾王國蘇丹阿裏·阿迪爾·沙阿二世,腰間別了一把拳刃,以備危急時刻使用。 ▲個別比較莽的人,甚至敢拿著兩把拳刃就去獵虎,當然這麽浪,翻個車也很正常。 拳刃的興盛時期已經是冷兵器最後的輝煌了,火器開始漸漸占到主導地位。正如日本幕末的維新誌士阪本龍馬的觀點一樣,刀劍雖然厲害,但是手槍才是最強的格鬥兵器。 ▲推崇手槍,最終卻因為不敵刀劍而撲街的阪本龍馬(當然他死得也冤,雖是劍術高手,奈何在喝得醉醺醺也沒帶刀劍的時候被敵人突襲) 18世紀腦洞大開的印度人,開始將將燧發手槍和拳刃結合在一起,安裝在手柄兩側的燧發手槍,可以再近距離給與敵人致命一擊。 ▲安裝有燧發手槍的拳刃。 不過終究不敵時代進步的大潮,最終徹底地淪為了裝飾品。18-20世紀初的印度貴族男子,腰裏要不別一把拳刃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 ▲出門勾搭小妹妹,如果不佩戴一把拳刃,怎麽體現我威武的男子氣概呢? 與此同時,一把精心製作的拳刃卻很受歐洲人的歡迎,很多人將之用做收藏。19世紀中期印度拉賈斯坦邦的邦迪還精心製作了一批刀柄鍍金的拳刃參加了1851年在倫敦水晶宮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19世紀時印度的武器匠人,為歐洲市場製造了很多華而不實的拳刃,譬如在大的拳刃內部再嵌套一把小的拳刃,或是將三片刀刃疊合在一起,看似一片,按下手柄中的機關後,又會變成三片刀刃的剪刀式拳刃。 ▲剪刀式拳刃打開和閉合時的狀態。 過去歐洲有人將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東方思維”對“西方思維”的一種迎合。這倒是想起一個西方的記者問甘地如何看待西方文明,如何,甘地頭也不抬的回答道:“這是個好主意”。印度人根本不在乎自戀的西方人看待這種現象,他們隻在乎小錢錢。正如中國的瓷器工人,會專門製造跟他們過往習慣做法風馬牛不相及的外銷瓷一樣。 本文係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楠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麵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