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计算应用正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府、金融、工业、交通等传统行业渗透,行业云进入到了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仍不大,从细分领域来看,国内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的厂商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并开始与微软等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
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的热潮下,我国云计算市场正迎来需求爆发期。据《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8年)》显示,我国公有云市场保持50%以上增长,未来几年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随着云计算的应用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云计算服务。而互联网巨头更是持续加码,一场“云之战”一触即发。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云计算步入第二个发展十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趋于稳定增长,我国云计算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云计算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政府、金融、工业、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行业,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来看,云计算的弹性伸缩、快速调整、数据互通等特点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8年)》显示,2017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691.6亿元,增速34.3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264.8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55.7%,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02.6亿元。
兴业证券计算机及互联网资深研究员雷雳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前几年,云计算作为贯穿热点板块的重要技术被资本所重视,但相关公司从产品落地到业绩增长都没实现较好的市场转化。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不管是在规模效应还是在性能成熟度上与过去都不可同日而语,新的布局方式正从互联网行业向医疗金融等行业渗透。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云计算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虽然整体行业趋于成熟,但渗透率并不高。爱分析首席分析师李喆表示,我国云计算市场渗透率只有5%至7%,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融合与智能化将是云计算领域的两大重要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仍不大,从细分领域来看,国内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的厂商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并开始与微软等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
巨头开启“云之战”
云计算的弹性伸缩、快速调整、数据互通等特点也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随着云计算技术与市场的日益成熟,企业的“上云”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云计算产业巨大市场前景的激励下,科技巨头们正纷纷加码云计算,一场“云大战”一触即发。去年12月18日,百度宣布将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同时负责人工智能(AI)企业级业务和云业务,由百度副总裁、百度云总经理尹世明负责。据称,此次调整是为了加快AI与产业结合,推动产业智能化,利用百度在AI、大数据及云计算上的技术优势,聚焦关键赛道,为百度打造新的增长引擎。
无独有偶,3个月前,腾讯也完成了组织架构升级,成立了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强化了腾讯云的战略地位。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产业互联网最初的营收机会还是来自云业务,腾讯的云服务增长非常快,市场份额一直不断提高。”
国内云服务领跑者阿里巴巴也不甘示弱,前不久,阿里巴巴开启新一轮组织架构升级,主要针对的是阿里云和零售事业群。至此,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的“云计划”都已经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
国内云计算巨头远不止BAT。咨询机构IDC发布的新一期《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显示,在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上,阿里云虽然继续保持领军位置,但受限于增速下滑,市场份额同比下降2.5%,为43%;腾讯云第二,份额为11%;中国电信排名第三,份额为8%;亚马逊云服务(AWS)第四,份额为6%;金山云第五,份额为5%。
中小微企业“上云”痛点多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科技巨头在云计算领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对于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来说,“上云”仍然任重而道远。
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中小微企业上云白皮书(2019)》显示,目前,中国企业上云仍处于初级阶段。从企业类型视角看,中小微企业上云水平仍有待提升,依然面临着个性化需求多、对数据的安全性、价格的敏感性以及退出的方式高度关注、后期运维难度大、持续创新困难等痛点。
不过,随着《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先后推出的支持当地企业上云的行动计划,都反映出了各级政府部门对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中小微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决心。(记者 祖爽)
转自:中国商报
返回产经网首页 >>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