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竞之家_品味电竞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绝地求生 >

《逆刃》几经回炉重做的Steam游戏 凭什么值得期待?(2)

  首先,《逆刃》加入了装备合成系统与PVE玩法。玩家可以通过合成系统,将获得的基础装备或物资,慢慢合成高级的装备物资,甚至是特殊道具。在这同时,游戏设计了PVE元素,玩家需要不停地击杀野怪,获得基础材料,这不止为合成系统提供了前提,同时也增加了游戏“成长”阶段相比之前的吃鸡游戏变得更充实,整个的“刷刷刷合装备”的流程也让玩家体验到一丝经典角色扮演游戏的影子(如果你玩过DQ等经典RPG一定对“刷怪升级”印象深刻)。

  其次,《逆刃》加入了英雄选择系统,即玩家可以在选择英雄。这种“角色扮演”或者说“MOBA”的元素,无疑加强了游戏的代入感,同时也增加了游戏的深度与重复可玩性。与装备合成系统同时出现,也大大加强了游戏的策略性。当然站在开发的角度来想,这对于游戏后期DLC收费策略也铺好了比较完善的道路,即类似《英雄联盟》《彩虹六号》等游戏靠后期不断推出新角色来增添游戏内容,避免了像很多吃鸡游戏后期只能更新“地图”、“活动”一样的尴尬境地。

  另外,这款游戏还加强了“动作元素”,这对于主打“冷兵器吃鸡”的玩法来说,虽然增加了游戏本身的门槛,但同时也为高手与老玩家提供了很好的挖掘、发挥空间。《逆刃》中,玩家除了左右键释放不同的攻击、R键释放大招外,还可以使用“格挡”、“翻滚”、“潜行”、“完美盾反”等高端操作。

  仔细来看,这3个点单拿出来都不能说是绝对意义上的创新(其他吃鸡游戏或者非吃鸡游戏的吃鸡模式,都已经尝试过类似的做法),但3个融合在一起,就带来了全新的内容。在我参与测试后的体验来看,《逆刃》玩起来可能更像是RPG/MOBA+动作游戏+吃鸡。

  记得2017年吃鸡大热的一年,是时出现了很多“蹭热点”的页游广告,其中一个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如今已经找不到原图了)。广告中,玩家可以饰演不同的职业,潜行、翻滚、从背后袭击对手,最终存活下来。不可否认,《逆刃》可能离玩家心目中的冷兵器动作吃鸡还有部分距离,但也需要承认,它应该是至今离这个目标离得最近的游戏之一了。

  “真正让我留下来的,是研发做好这款游戏的决心”

  当然,只靠如今《逆刃》的创意和展现力,并不能完全支撑这款线上多人竞技的游戏走太远,特别是在Steam上,很多做线上多人的游戏最终都没办法走下去,究其原因,制作团队本身对自家产品的态度起了很大影响。事实上,如果仅就品质来说,《逆刃》确实好,但并没有达到那么好,而通过两次测试真正让我留下来的,是研发做好这款游戏的决心。这么说可能有人会说我“滥用情怀”,但事实确实如此。

  Steam有太多游戏失败,是因为被开发者“抛弃”导致的。例如,《DayZ》还有我之前接触到的《HellDivers》,不管是出去什么原因,后期几近停滞的更新修复状态都让玩家慢慢离开这些游戏。要知道,在线多人游戏不是单机游戏,本身必须要有玩家不断地在玩,才有意义。玩家很容易因为社交关系便进入《逆刃》,但若想留住他们,研发团队显然要付出比单机游戏团队多出数十倍、上百倍的精力。

  我算是十分幸运的,先后参加了12月份、1月份两次测试。在我的体验来看,仅仅半个月左右,游戏在界面显示、BUG修复、游戏平衡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虽然不是最早一批,但也算是比较早关注到《逆刃》的玩家,自然群里和研发运营“小盾牌”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一次偶然机会,我俩私聊到关于这个团队的一些故事,才得知这款游戏的年龄已经并不算轻了,团队虽然之中有过挣扎,但还是在几经游戏回炉重做数次后,到达了今天这个程度。

《逆刃》几经回炉重做的Steam游戏 凭什么值得期待?

  我不想讲情怀,在国内主机PC圈从来不缺情怀,但仅就目前游戏的样子与研发几年来的不放弃,这就足以让我更加关注、愿意尝试这款游戏。但也不能否认,在《逆刃》两次测试过后,我从中也体会到了很多需要提高精进的地方,卖游戏也是生意,不能一味提情怀,到最后,玩家真正留下来的原因,仍然需要游戏本身与用户期待不脱钩。

  虽然诸多客观因素都不可避免,但我仍相信事在人为,至少团队的努力我们这些老玩家都会看在眼里。即便是用户满意度起初已经堕入谷底的《无人深空》,在通过不懈努力后,也获得了不少玩家的谅解。当然,也有国产游戏《幻》的一蹶不振。《逆刃》显然现在处在绝对好于前两者的位置,未来的《逆刃》会怎样现在谁也不能给一个准确的答复,但作为一个一直跟过来的老玩家来说,我对《逆刃》的后续,还是充满期待的。

(责任编辑:波少)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