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竞之家_品味电竞生活移动版

主页 > CS:GO >

普洱茶的来龙去脉(2)

普洱茶的来龙去脉

元朝灭大理国后,大批汉人迁居云南,加强了中原文化在云南的渗透与传播,推动了云南茶叶向团饼茶发展。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的蒙古人,很快迷恋上了普洱茶能刮油解荤、补充营养的功效,透过更发达的茶马古道,普洱茶步入了西藏及更多地区。《澜沧县志》称:“有景迈、勐本、芒埂、糯岗、芒景、翁居、翁洼、芒洪等茶园为元代栽种”。这些茶区的发展,见证了当时普洱茶的兴盛。

到了明代,普洱茶普遍受京城各族人士喜爱,明朝方志学家谢肇淅著《滇略》中将此情况记为:“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证明了普洱茶直到明代,多是紧压茶形态——“龙团是下关沱茶、凤饼是普洱圆饼”。 普洱茶的紧压茶成于宋元时期,因云南相对与世隔绝,未受明代废弃龙团凤饼改饮散茶影响,唐宋古法得以保留。

收藏投资导刊:据说清代是普洱茶发展的巅峰期?

崔毅:清宫历代皇帝多是普洱茶迷。普洱茶粗茶大叶继续用于制作紧压茶,大受边区牧民欢迎。而精制的芽头茶、紧压茶与茶膏,就越来越受宫廷青睐。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列入贡茶案册,故有“普洱茶名遍全国,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史记。清雍正皇帝更是将普洱茶列为贡茶;乾隆不仅亲自命名普洱茶命名赋诗,还大量饮用推崇;清嘉庆年间甚至到了“一两普洱几两金”的程度,嘉庆四年九月十九日,军机处查抄和珅府时还记载着查得“普洱茶三百圆八十八团桶”。

清朝时,制作贡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用料要采用春前最先发出的芽叶,采时非常讲究,要“五选八弃”,即选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丛、选茶枝,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虫食、弃色紫,制作前要先祭茶祖,掌锅师傅要沐浴斋戒,炒青完毕,晒成干茶,又要蒸压成形、风干包装,每道工序都十分繁杂神圣。皇家御用的困鹿山茶园,贡茶的加工程序异常繁复,需经72道工序,加工周期最长可达36天。可见清代普洱茶不仅已开始精工细作,漫长的制作期还决定了其中必有发酵工艺。

收藏投资导刊:清宫推崇普洱对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崔毅:清末民初普洱茶价格最高,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国外亦有记载,朝鲜学者李圭景在《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中记载,“今燕都茶品之藉藉盛行者,普洱茶为第一,白毫茶为第二,青茶为第三,黄茶为第四”。由此可见,清代的普洱茶消费已风靡京城。

普洱茶精制的进京,次等的民用,粗制的进藏。阮福《普洱茶记》中就提到“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时至今日,北京也是全国最接受普洱茶的地区之一,北京高端人群品享普洱之风日盛,这是深厚的历史渊源使然。

收藏投资导刊:民国时的普洱茶又是怎样的?

崔毅:清朝结束后,连年战火使普洱茶从此淡出了大部分国人视线。广大内陆地区很多人对普洱茶都不胜了解,甚至有人把普洱归为红茶。

内地市场动荡,却并没使普洱茶彻底偃旗息鼓,边销茶与侨销茶一直没有停止过销售。创立于1938年的勐海茶厂创始人李拂一先生,记载勐海地区的“红汤茶”制作方法:制茶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茶农将茶叶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入篮须得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tuo,俗称饭笋叶)。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谭方之(1944)也论及“发汗茶”:以揉就之茶团堆积楼上,须经四十日,因气候潮湿,更兼黑条二介已受水湿,茶中发生Lposc类之酵素,而行馥酵,俗称发汗……。

“红汤茶”与“发汗茶”证明,民国时普洱茶,是在本属绿茶的初制茶基础上,进行发酵的改造茶。不少不明就里的人,甚至以为那是红茶。在完成于解放前的各家著作里,关于云南紧压茶用料、制作、包装的记载,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说当时的普洱生茶,汤色是红的。

收藏投资导刊:建国后的普洱茶发展是怎样的?

崔毅:建国后的普洱茶发展经历了港产、厂产、和本土三个阶段。港产阶段,新中国成立了,私商被取缔,一切都是统购统销,云南的普洱茶生产几乎停顿。香港喝惯了红汤普洱茶的客人,喝不惯发酵不到位的新滋味,这就导致市面上老茶饼很吃紧,像宋聘号、敬昌号、同庆号等等,价格飞涨,却又无货可供。澳门茶商卢铸勋凭着回忆:“爷爷的爷爷就已经在经营普洱茶,那些刚做出来的普洱茶,汤色也蛮深,但要放上六七年,味道更纯和了才出售”,他开始在香港生产研发红汤熟茶,满足港澳市场。每担云南茶青加水20斤发热至75度,反堆数次茶约七成干,装包入仓即可。可就算是刚刚生产出来时的茶饼都是生茶,汤色红亮,口感不错。

广产阶段。卢铸勋后来把这门发酵技术传授给曾启,曾启之后到广州加入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做茶业发酵师傅,1958年开启了在广东普洱茶发酵之路。广东茶叶公司经过两年无数次反复试验与验证,终于于1957年成功研制出一项完整的“人工加速普洱茶后发酵加工工艺技术”,以云南茶菁,再拼配上广东当地的茶菁,制成广东普洱茶。80年代是广东普洱茶的高潮,当时省公司下面的各个子公司比如肇庆、四会等,各地县市都在做普洱茶。九十年代末广云贡饼曾经停产,2005年前后又恢复生产至今。

广东普洱茶也称“发水茶”,独具特有的滑度、厚度、劲度、顺滑感、喉润异常甜美,具有广式韵味,特别适合港澳及东南亚、日本等市场消费者的口味,深受欢迎,是见证普洱熟茶历史的活化石。代表性的“广云贡饼”在收藏市场中,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虽说拼配了广东茶菁的普洱生茶,味道上比纯正的云南茶差了不少,但毕竟是红汤的生茶,在粤港澳和东南亚各地,比那些云南中茶公司生产的清汤茶,市场要好许多。如此一来,香港的市场上,也就再也见不到云南的茶菁,港产普洱茶就彻底结束了。广云贡饼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向茶界展示不同原料、不同产地、不同风味的普洱茶产品,为茶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经验。广东独创的配方和工艺技术的应用,使普洱茶生产和出口得到了跳跃式发展,为中国普洱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茶界都认同,现代普洱熟茶工艺的发源地就在广东。

(责任编辑:波少)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