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向上,代购向下?
时间:2019-03-16 19:19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如今的微商与代购行业,也许用“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高楼塌”会更合适。 从去年8月底电商法通过,到今年元旦节正式施行,无论是微商还是代购都感受到了监管的缩紧,连呼吸都能感觉到压力的存在。 对于代购者来说,去年行业释放信号的同时他们显然也意识到了,后边的三个月可能是最后的狂欢;对于微商来说,代购的倒掉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在快消电商领域少了个强势的竞争对手,坏的是代购的危机同样是他们的危机。 然而,抛开危机就微商与代购本身而言,微商身上含有的灰色色彩比代购要多得多。 就像上个月的最后一天罗永浩去温州,为一个社交电商的招商会说了几句贺词,就有人评论: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为微商站台远比做跨一家手机公司更令人失望。微商似乎就是贬义的化身,比起代购,许多人更排斥微商。 但如果你仔细分析过两者,你会发现,其实代购与微商并无区别,或者说,问题更大。 高光时刻 代购比微商出现得早,一个兴起于2013年,一个起源在2005,两者都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高光时刻。 留学生与国外工作者是代购最初的形态,归国时为亲朋好友捎带奢侈品是最早的表现形式,随后越来越多的空姐与导游走入这个行业。当捎带成为普遍现象时,头脑聪明的人捕获了其中的商机,代购由此而生。 一架架起飞又降落的飞机,一只只轱辘急速滑动摩擦地面的行李箱,一个个步履匆忙来回两国穿梭的人,“你永远不知道你朋友圈的谁会成为下一个代购”。 微商不一样,它是一种依托于社交平台寄托着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易行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微商几乎是随着微信而诞生。 2013年,朋友圈开始游荡各类面膜品牌,疯狂都不足以形容,可以说面膜就是那把敲开微商行业大门的钥匙。 比如俏十岁面膜品牌,当初打出的广告比如今抖音还来得更加猛烈,朋友圈沦陷后微博也未能幸免,赵薇与白百合等当红女星也都为之站台,第二年的时候俏十岁销售额直接突破10亿关卡。没错,那一年俏十岁风生水起,微商风生水起。 而微商甫一出现就是高光,从面膜衍生到新品类譬如彩妆护肤品,从轰动的俏十岁品牌到三个月做到上亿元的韩束,火爆的发展只能用丧心病狂形容。 号称第一的思埠集团是典型例子,2015年获得央视春晚黄金招标广告,除开央视外同时还在湖南、天津以及浙江等几大卫视平台轮番进行广告轰炸,而韩束的CEO陈育新更是直接在微商产业峰会会场门口摆放500万现金,公开挑战传统电商。 后来到了2016年,品类又新增了洗护产品,最经典的便是刘涛代言的泉立方,几个月时间便由百人发展到万人团队。 “微商这种商业形态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走完了传统企业十年要走的路”。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数据,2015到2017三年间,我国微商行业从业人数依次为1257万、1535万、2018万人。 代购不同,它经历了三年蛰伏期才迎来高光。导火索是2008年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三氯氰胺事件,深刻到就算三鹿品牌销声匿迹也没能消除留在百姓心中的阴影。 如果说面膜是微商的解码器,那么奶粉便是代购行业最初的明月光。2008年以后奶粉代购业呈现井喷式爆发,天津、上海、宁波、青岛以及广州等各大口岸城市的码头一度被漂洋过海而来山包似的奶粉占领包围着。 与之对应的,是中国人对国外品牌国外奢饰品天然的兴趣与好感,国内假货横生国外品质有保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奶粉撕开了一个大口子,随后人们对海外产品的需求日渐增多,婴儿床、卫生巾、马桶盖、蓝莓干、鱼肝油、衣物、美妆护肤品等,源源不断的订单从国内传到大洋彼岸代购人士的微信上。 根据数据统计,2009年时海外代购市场规模高达50亿元,次年这个数额更是到了120亿元大关,2012年,代购两个字成为百度搜索中“未来十年最有前景的行业”,2016年则变成代购口中的“全民代购时代”。 这种野蛮生长的情况到两三年前不曾消减,比如做代购的500人大群,一般两个月就能满员,有时候一个月不到就满了。曾经做过代购的人还说,范冰冰未陷入阴阳合同前,代购圈有人说要集体请愿求范冰冰卸载小红书,因为她天天在小红书上发试用平价产品的功课,比如娇兰熬夜霜等,发什么什么就断货,代购们每天无时无刻地盯着她的账号,一发文代购们就去囤货。 那是属于代购圈的热点与头条。 有代购至今都记得以往从国外回来的航班总是拥挤的,韩国尤甚。只要是能利用的空间,从行李架到座位底下,再到人身上,都是满的,有时候机舱口还会堆着几十个无根据新周刊的描述,空姐们会大喊着维持秩序:“我们这条线就是代购多,大家忍一忍。”还有的空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代购商业模式,飞越山海横扫欧美日韩,让整个世界都为国人的疯狂与消费购买力惊讶。 灰色地带 野蛮过后,是亘古不变的乱象问题。 刷屏是两者必不可少的功课,社交跑道上的产品几乎都被攻陷过,不管是微博微信,还是陌陌探探等,社交产品最初想说的故事到最后都变成微商与代购的故事。可代购最大的弊端是假货,微商最令人诟病的是产品的三无问题与虚假宣传。 “狂打鸡血的团队激励支撑着代理们不断努力,一夜暴富的美梦刺激着屌丝们的神经”,微商们总是能轻轻松松走上人生巅峰,今天喜提爱车,明天喜提新房,他们的存在让人怀疑大家生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平行空间。 实际上头部的人才有细微的可能登上巅峰,而腰部及长尾的代理们都不似其宣传那样夸张,有意思的是,90%的微商都聚集在腰部及尾部。 随着行业扩张,微商的存在模式在发生相应的改变,1.0时代是代理卖给代理,呈一个金字塔模样,食物链顶端的人只管把货分销给各级代理,再一层一层卖下去。 换句话说,几乎所有的微商品牌有80%的货都是代理间内部消化,最终能卖给终端消费者的不超过20%。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