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求职科技公司三大高薪领域
时间:2019-03-21 09:1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随着硅谷和谷歌, 亚马逊, 苹果等科技公司在美国崛起, Digital Marketing(数字营销)、Data Analytics(数据分析), UX/UI(用户体验设计)等职能应运而生, 投行, 咨询, 四大, 不再是文科, 理科和泛商科同学高薪就业的热门选择。 在多数科技和电商公司, 这些职能薪资可达10万美金, 由于行业新兴, 学校没有对口专业, 企业招人难, 所有这些高薪职位, 对需要工作签证的留学生也很友好, 只要是人才, 不问出路。 就单单拿亚马逊Amazon来说,他们宣布在未来3年纽约办公室会开放至少2000个工作岗位,平均薪资在10万美金以上,这其中将会需要大量数字营销, 数据分析, 交互设计人才,致力于亚马逊广告和新零售的进一步增长。 Digital Marketing(数字营销) - 从“广告狂人”到“数字狂人” 数字营销的兴起和增长主要归功于Google和Facebook这样大型丙方Publisher的崛起, 过去我们也许只熟悉广告公司(乙方)和品牌(甲方)。 过去甲方可乐公司要做传统广告, 比如电视和户外, 依赖于乙方的创意和专业, 乙方拿到甲方的预算后, 开始酝酿惊人的广告创意, “开盖有奖”, “快乐重生”, 看上去好像是他们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
“广告狂人”时代的美国营销, 对于英语非母语的留学生们, 很难跻身, 另外创意工作, 硬技术难度不高, 也很主观, 薪资多数也止步4万美金。 以前, 消费者会坐在电视机前面,观看品牌花费重金投放的电视广告; 而现在除了超级碗这样的大日子, 人们分分钟离不开手机, Google信息, 上Instagram刷照片, 和去YouTube看看Vlog, 一天就过去了。 这使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人们的心智资源和时间越来越稀缺, 那么营销的受众场景也变得碎片化。 百年前有一个精明的商人问过:“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 这变成了营销界的经典传说, 以前很多甲方都有这种迷思。现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线上行为都能被追踪,在网络上搜索了什么内容,点击了什么连接,打开了什么页面,网购了什么东西, 消费者都为数字营销人留下有迹可循的大量数据可供分析。 当你在迷思广告为什么能跟着你走的时候, 其实是背后聪明的数字营销人, 在“精准营销”,将“合适”的信息, 在对的时间, 地点(营销渠道)传播给有需求的人。 而甲方也感受到了互联网精准营销的好处, 持续增加在线上营销的预算, 2017年线上广告营销预算超越电视广告, 将在2019年达到2639亿美金, 占到甲方营销总预算的50%, 所以不断需要新的人才, 来帮助品牌做好线上营销, 划重点, 很多高薪工作哦!
另外, (Digital marketing)数字营销工作的另一个细分, (Growth marketing)增长营销在科技和电商公司也是炙手可热。 Amazon, Uber,Facebook, Airbnb, Dropbox几乎每个科技公司, 为了保持高速增长, 都在寻找增长营销人才。根据美国薪资公司Glassdoor的数据统计,增长营销在纽约和硅谷地区的平均薪资已经达到了11万美金/每年。这两年的招聘需求也越来越大。
Data Analytics(数据分析) - 从“广告费”到“投资分析”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今天来理解, 广告不该是“费用”,而应该是投资。 就像金融里常说的一样, 广告也要看投资回报率。 在数字营销时代, 数据分析变得格外重要, 麦肯锡预计2018年美国将有290万工作需要数据分析能力,多数薪资在10万美金以上。 数据分析师是公司的智囊, 决策者不再依靠猜测和直觉行事, 会希望看到如何把销售额, 和不同的营销事件, 多元化的营销渠道联系起来, 根据数据作出有效决策, 帮助公司达到下一步增长。 举个例子,Spotify音乐用户达到千万,收入也超过千万, 如果想要进一步增长, 那么每天早上需要准备什么数据呢? 比如, 昨日的用户量,用户的登录比例,用户的付费比例,然后是人均消费, 哪些用户取消了订阅。这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的。我们也可以从内容的角度看,昨天播放量,平均播放时长,哪些音乐种类和音乐人最受欢迎。数据分析师, 需要调取、处理相关的数据, 还需要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 提出优化方案建议。 数据分析师和数字营销人是CMO和CEO的左膀右臂。 数据分析师需要处理和分析更大量的数据, 提供可信的数据和靠谱的解读, 而增长营销人通过这些解读, 思考解决方案, 不断的测试, 实现公司的进一步的增长。 数据分析师SQL, Phython, R这样的数据处理硬技能, 也需要对商业有好的理解, 在纽约和硅谷地区的平均薪资已经达到了10万美金/每年, 作为毕业后进入业界的第一份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UX/UI(用户体验设计师) - 从“美工做图”到“领导产品增长” 以前传统广告行业, 很多设计师都是需要做出抓住消费者眼球的图片, 有时候他们都笑称自己是“美工”。 那时候, 出色的“美工”作品一定要亮眼、吸睛,视觉效果是产出的标准。“美工”多是服务的是甲方客户,作品是否可以通过,全靠甲方一句话。那时候, 可能说到设计,很多人都望而却步,觉得自己没有美术功底,要怎么做设计师? 随着广告科技的发展, 刚刚提到更多的消费者开始用Facebook, Google接受信息, 那么是谁在设计这些网站, App呢? UX/UI设计师应运而生, 最看重的并不是审美和绘画功底,从商科、传媒、心理、甚至CS转行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师的大有人在。 UX/UI设计师面向的是产品使用者(用户),由于用户的留存会决定产品的生死,所以他们要能把握用户喜欢什么, 引导用户, 要可以从数据解读里提炼出测试方案, 来优化网站, 手机App等产品。即使上层领导与你的审美有很大差别,也决不敢拿公司的命运打赌。 用户留存数据、内测用户的反馈等是你做产品迭代的原因所在, 也是你能把握话语权, 做产品的领导者的机遇! A/B测试, 用户调研, 甚至简单的去问你身边的用户, 是设计师优化产品一定要去做的事。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