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fact》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2)
时间:2019-04-02 19:1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这几条看起来还算不错的消息,慢慢地抚平了预告初期带来的负面舆论压力,顺便也吸引了一波追随理查德·加菲尔德的核心卡牌玩家,比起初期情绪化的差评如潮,至少这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项目似乎也开始有了那么一些值得期待的闪光点。 看到这些消息的领秀,变得更加期待了。这款游戏至少看上去在战术统筹上有着相当高的要求,领秀所熟悉的“DOTA 2”元素也以一种卡牌的形式展现了出来,简直就是为他这种“老年DOTA 2玩家”量身定做的游戏。 转型《Artifact》,是领秀的第一个想法。 既然要让这款新游戏成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抓住最先体验的机会,自然是重中之重——今天,Valve会在西雅图的PAX West展会上,举办线下推广活动,这也是《Artifact》在11月发售前为数不多的抢先体验机会。 同样的西雅图,不一样的主场。 《Artifact》上一次出现在了电子竞技玩家群体为主的国际邀请赛上,而现在,这款游戏将会迎来大众游戏玩家的第一次体验。 展会场馆定于十点开门,早上八点半领秀就赶到了现场,原本以为自己来的够早的他,却被眼前的人山人海而震惊。 在经历了漫长排队之后,终于挤进了场馆的他,又因为英语不够流利,在找寻《Artifact》所在的展区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三个小时后,领秀终于出现在了《Artifact》的活动区域。 由于来体验《Artifact》的人实在太多,试玩需要限时排队,排队人数一满就不再开放,事先并不了解情况的领秀只好在这里继续等待。 就这样,起了个大早的领秀,直到第一天展会快结束的时候,才终于玩上Valve这款卡牌新作。 现场每人限玩三局,第一局是与BOT(电脑AI)对战。 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摸到《Artifact》实际游戏,游戏过程中洋溢着快活的气氛,抓到什么牌用什么牌,谁也不知道牌组里还有哪些牌,更不知道下一张抓起的牌到底有什么用。 全程摸索自然没有什么系统性的出牌思路,但也让领秀感受到,《Artifact》在系统深度上,有点分量。 当时他觉得,这不是问题——到公测的时候,都应该会解决。 四 PAX活动结束不久,《Artifact》就开始了大规模封闭测试。 《Artifact》的封闭测试资格首先发放给《DOTA 2》的职业选手们,然后给到各DOTA比赛解说——原计划是这样的。 在国内,一位《DOTA 2》职业教练违反了保密协议,将保密的游戏内容堂而皇之地进行了直播,导致大量内容的泄露,这影响到了整个游戏的测试工作,最终,这个测试资格发放给解说的计划最终被取消了。作为DOTA解说的领秀,也深受这一次风波的影响,并没有按时拿到测试资格。 正当外界对着这场意外的始作俑者口诛笔伐的时候,领秀就已经成为了一名《Artifact》职业选手,他也是国内第一名官宣的《Artifact》职业选手。 一开始并没有拿到测试资格的领秀只能蹲在俱乐部里,等待拥有资格的《DOTA 2》职业选手白天训练完了以后,以“蹭号”的形式进行训练。 他每天过着黑白颠倒的“美国生活”,凌晨开始上号训练,到中午《DOTA 2》选手起床后结束,如此往复整整一个月,在领秀终于拿到属于自己的游戏资格后,他感慨自己好像老了十岁。 《Artifact》的封闭测试,其实是个相当硬核的小圈子测试。 官方提供了正式的反馈聊天频道,每位测试者都可以加入其中与官方交流,不过领秀很少参与其中,他更多的是在磨砺自己的技术。 据他的回忆,在封测期间,《Artifact》并没有做出游戏性上的大改动,更多是把精力放在了UI界面,游戏模式的更新与调整上。 就这样,《Artifact》在封测期间,几乎没何游戏性上的大改动,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一片好评,以绝对深度的游戏玩法,获得了测试者们和媒体们的交口称赞,这也符合一开始Valve对《Artifact》的定位:高质量、“硬核”、竞技向、有深度的对战卡牌游戏。 舆论的焦点,都集中在《Artifact》的收费模式上:游戏本体和开卡牌包都需要高昂的费用,让许多人觉得难以承担——试想一下,你花钱购买了一款游戏,却还要为游戏内的游戏性内容持续付费。 为此,Valve给出了卡牌可通过市场交易的解决方案,玩家可以轻松的卖掉手中的卡牌,并购买自己想要的卡牌——钱,是不可能少花的。 有趣的是,在封闭测试阶段,卡牌交易市场这部分本身并没有开放。 五 2018年11月29日。 这是《Artifact》到目前为止,同时在线人数最多的一天,6万。 然而好景不长,在那之后,这个数字就在不断减少,今天,是310人——“只要你登陆游戏,就是全球前500强”。 抛开“《Artifact》这个游戏挑人”这种奇怪的论调不谈,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说《Artifact》在过去的四个月的时间里是成功的。 事到如今,我们再讨论单卡强度、市场交易规则、游戏内随机元素影响大小这些细节问题都毫无意义。它够难,够硬,够有门槛,它满足了许多核心卡牌玩家的梦想,除了“不好玩”,加上Valve迟缓的更新方式,让《Artifact》曾经吹过的牛都变成了笑话。 这也是领秀的看法。 如今的他已经在2月和俱乐部解约,这也应该是作为“电竞老年选手”的他最后一段职业生涯:“2月底就没有比赛了,俱乐部和选手都看不到希望呀。” 至于那个曾经计划中的《Artifact》国际邀请赛,已经没人提及了。 其他《Artifact》选手,也大多静悄悄的消失了,和转“刀塔自走棋”许多主播不一样,领秀觉得很多选手都是在等待Valve的后续更新,毕竟选手还是投入了许多感情和精力的。 现在回过头来总结,领秀认为《Artifact》还是出在“不好玩”三个字上,这不是单纯的靠小修小补就能解决的。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