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黄一鹤 大年三十我们有了太多欢笑
时间:2019-04-25 12:5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因为他,大年三十我们有了太多欢笑 手记 2015年2月17日,我和黄一鹤导演约好了采访的地点——央视老台旁的梅地亚中心咖啡厅见面。那时他已经81岁高龄了,此前,帮我联系这次采访的央广媒体同行叮嘱我,黄导年事已高,不管是否接受采访,一定尊重黄老的决定,没想到,在我只发了几条短信说明采访请求的情况下,黄导欣然接受了。 那天是大年二十九,是很多人离京返乡时,也是春节联欢晚会即将播出的时刻。11点左右,黄一鹤导演如约而至。他穿着一件深色的羽绒棉袄,拿着一个很多退休老人都会提着的手提袋,和所有退休的老人没什么两样,很难和一位曾经的“电视导演”联系起来。一落座,他告诉笔者他家就在附近住。 采访开始后,黄导开门见山跟我说:“关于春晚的幕后故事我已经聊过很多次了,我想接受你的这次采访还是跟你聊下我对春晚的一些观点,同时也以你的提问为主,我来回答。” 如今,距离那次采访已经4年多,重温他受访的录音,那天的采访情景仿佛重现在眼前。黄导思路非常清晰,对于记者每一个问题都不回避,用亲身经历和专业知识和记者娓娓道来。让我至今铭记的是,黄导说:“不管怎样,春晚还是需要办下去的,春晚不是多余的。” 4月8日,中央电视台发布消息:首届春晚导演黄一鹤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5岁。央视春晚官方微信撰文缅怀黄导,对其头衔称作“《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者、首届春晚总导演”。 或许,黄一鹤远远不如春晚曾推出的明星们星光熠熠,甚至在时代发展中,在春晚一年一年、一届一届举办时,他这位春晚的开创者似乎显得有些“褪色”。 不过,黄一鹤导演并没有被人们“遗忘”。在他去世后,众多观众自发悼念,媒体纷纷撰文缅怀,当年和黄导有合作的主持人、央视同事及演员们都纷纷在网络上发表缅怀文章,他们多是回忆当年春晚与黄导共事的过程,细数黄导对春晚这种电视艺术形式的开创之举。 黄一鹤的一生也不止“导演”一个身份,他还曾是一名军人,戎装生涯也是黄一鹤一生重要的“一抹”。 导演、军人两个身份成就了黄一鹤的一生。 9年戎装生涯 不管是为谁服务 就用出你浑身的本事 黄一鹤生于1934年,辽宁省沈阳市人,1949年,年仅15岁的黄一鹤投笔从戎。刚走进部队大门的黄一鹤便进入了某部文工团,从此学习跳舞、拉琴,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文艺兵”。 在部队服役期间,他随第四野战军南下,从北京到郑州,从郑州转战江南,进湖北,入四川,参加解放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又跟随第一批抗美援朝部队到了朝鲜。在朝鲜,打了两年仗,参加了五次战役,立功一次。当时,我军的军事设备还很落后,没有制空权,敌人的飞机狂轰滥炸,伤亡较多。所以,除了参加各种文艺节目的演出,紧张的军旅生活外,黄一鹤还要同战友们一起参与战地救助,帮助抢救、护理伤员等,同战友们一道克服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困难。 军人和导演,两个表面上看相距“万里”的职业、工种,事实上,在黄一鹤身上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风雨春晚情:电视导演黄一鹤的心路历程》一书提到,作为“文艺兵”,各种动员演出、文艺表演还是黄一鹤的主要任务。在部队、在文工团的十年间,这些演出经历既构成了他最早的文艺实践,同时也帮助他完成了自身关于音乐、艺术认知和修为的“原始积累”。 而部队那段经历对黄一鹤日后做“导演”、“文艺工作者”还有着另一个重要的影响。 2015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两段经历、两个身份,黄一鹤这样说:“我年纪很小的时候也就是16岁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我当时是文艺兵,观念就是为兵服务,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转业到地方之后,到电视台工作,我的观念变成了为观众服务,不管是为谁服务,我理解的就是用你浑身的本事来为他(她)服务,他(她)想什么、需要什么,你给他什么就对了。” 黄一鹤是1958年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央视的,此后,成为了一名电视导演。 电视之于1958年是什么概念呢?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解读电视》一书中曾提到:1958年5月1日,游园的群众第一次在中山公园等处看到电视,众多的人群围绕着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看得津津有味。 也是在这一天,中央电视台成立了。据悉,央视初名为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9月2日正式播出,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与春晚结缘 这一次交给你搞怎么样? 你要尽力把它办好 细数起来,自从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诞生以来,春晚已经走过了36个年头,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心中最具影响力的电视节目品牌,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黄一鹤怎么就成了首届春晚导演呢? 黄一鹤本人曾表示: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播,从1958年央视成立,一直有春节联欢晚会,那个时候叫迎新春联欢会。1978年央视复播当年就恢复了迎新春联欢会,从那以后年年在做,晚会的导演都是文艺部的导演轮流做,规模不一,只是一直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影响。当然这里面客观的原因是电视的普及度有限,“到了1983年时,轮到我做了”。 媒体也曾还原过当年黄一鹤被台领导“派活”的场景。 1982年11月的一个下午,当时的中央电视台还未搬到现在的世纪坛台址,而是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一起在南礼士路上的广播大院内办公。时任央视文艺部歌舞组导演的黄一鹤在广播大楼的一处平房里办公,电话是时任央视台长的王枫打来的,让黄一鹤马上去台长办公室。放下电话,黄一鹤赶到了台长办公室。当时,台长王枫开了口:“老黄,这一次的迎春晚会交给你搞怎么样?你要尽力把它办好。” 正是这一工作安排,让黄一鹤和春节联欢晚会结下了缘分,此后他又于1984、1985、1986、1990年先后共五次出任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开创先河 不直播有意思吗? 我要让所有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说起来,1983年是黄一鹤进入央视工作的第25个年头,当时的他已经49岁。 谈到自己指导的1983年首届春晚,黄一鹤告诉笔者:“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大概准备了两个月时间,当时动手晚了,最后还是完成了。不过,看起来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但是我积累这些点子不是一朝一夕想的,而是已经攒了几年的点子,执导这个晚会前,我就想,如果日后我搞晚会,我一定要把这几个点子用上。” 他所说的点子无不开创先河:现场直播、电话点播和猜谜、设置节目主持人、请中央首长到会。“这些点子,我在日后的晚会中都实现了。”黄一鹤称。 4月8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也发文写道:1983年,在一个600平方米的旧演播室里,黄一鹤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多个第一——现场直播、互动联欢、主持人串联、电话猜谜。 据披露,提出直播方案时,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但黄导说,“看足球比赛,不直播有意思吗?我要让所有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