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投资导刊|闳约逸致?苏百钧工笔画展即将重庆美术馆开幕(4)
时间:2019-05-09 06:40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田间 绢本 185cm×150cm 2003年 细心的观者都会有同感,父亲苏百钧能够保持稳定的创作水平。无论尺幅大小,人们很难从他的画作中选出“最特别的一幅”。他并不属于那些一炮而红便“万古长春”的画家。热情、专注加上不屈的毅力,促成父亲认真努力地对待自己每一件作品的性格。他总是能够以别致的情思赋予下一幅创作新颖奇特的构想。或许,在他艺术历程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当数《七月盛开三棱剑花》《圆寂》《雨霁》《昨夜风雨》《鸟巢系列·松鹤图》等。当然,这样的归论尚早,还应有待将来美术史专家给予更合理的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的父亲苏百钧从八十年代初的朦胧抒情风,发展到90年代中对生活激情的吟唱,转至2003年后铅华洗尽的真淳情感独白,他的艺术有明显的划分时期和不同的追求。 晨曲 绢本 220cm×150cm 2014年 早期,父亲喜画夜雨朦胧之景,常于茂盛的树丛花草中隐现三两只孤单的鸟儿,如作品《夜朦胧》《晨韵》《春雨》等。他的独到之处在于在墨线内染虚,而不是色溢于线的渐变,这样的妙处在于渲染空灵却又不以削弱线条的视觉力量为代价。到90年代,父亲多作农田乡间之寻常境,他的艺术才华热烈地爆发。如《酸豆一株起卧龙》《追忆的故园》《晚风》等,色彩响亮,用笔泼辣,兼工带写。因有故里花地以及农村知青的真切经历,他对花草的情感深厚,且深谙其种植、生长之理,因而画面充满了活泼的生活魅力。显然,这与许多只知摹古但缺乏种田、植花阅历的学院派明显地拉开了距离。转居北京以后,年华的洗练,加上习俗水土之异,父亲的作品突变为淡彩白描,色彩以邻近色的灰度震颤对比为主,《昨夜风雨》《芦塘灰鹭图》《冬日·向日葵》等作品,直如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之句,又似东坡“寂寞沙洲冷”之词,在虚静之境中妙赏生命的真谛。此时,画家开始转向寻求中国艺术托寄心灵的逸境。 花枝春满,鸟鸣秋实。一转眼,我的父亲已从艺50余载。作为当代顶级的工笔花鸟画大家,父亲为花鸟画的研究与执着追求付出了巨大精力,在不断的努力追求中,相信他的花鸟画艺术会越来越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和重视。研究父亲的艺术思想、他的创作观念、他的人格才情,对后辈学者在今后如何推进中国花鸟画发展极具价值。 冬日·向日葵之二 绢本 258cm×148cm 2010年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