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十年“答卷”:重“塑”产业贸易模式
时间:2019-05-27 15:1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每天打开手机软件看几眼期货盘面价格,已经成了浙江明日控股集团研投部经理陈方一近几年保持的一个重要习惯。红红绿绿闪烁跳动的PVC期货价格,对他这个塑料企业人士来说,已经再熟悉不过。从2014年开始接触期货工具之后,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正是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PVC期货2009年5月25日上市以来,相关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应运而生 PVC,是我国塑料产业链上游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其消费主要分为两大领域,一是以电线电缆、塑膜、铺地材料等产品为主的软制品,二是以门窗、各种型材和管材、硬片、瓶等产品为主的硬制品,下游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PVC生产国和消费国。 从贸易格局来看,PVC市场贸易流向主要从西北、华北、西南地区流向华东、华南地区,华东、华南是我国PVC主要的消费区,两地的价格代表了全国PVC价格的市场特征。 2008年,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及供需变化等影响,PVC价格迎来大幅调整。PVC市场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价格风险被充分暴露。 “在2008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2008年至2011年前后蔓延至多数欧盟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等影响下,包括塑料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了剧烈的波动,价格受宏观经济等因素的驱动明显,多数时间内期货维持升水。”浙江明日控股集团研投部经理陈方一回忆说。 在此背景下,2009年5月25日,PVC期货在大商所继2007年LLDPE期货上市后,推出了第二个塑料品种——PVC期货,为相关产业链开启了利用衍生品工具管理市场风险的大门。 “很多企业参与了期货培训,逐渐了解和接受了利用期货工具来管理库存风险。”一位当年参与PVC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的业内人士称,“我们给企业讲解如何做原材料套保,如何与上游进行点价交易,一些下游企业后来开始在期货端买入套保,规避库存贬值风险。” 在市场的强烈参与需求下,PVC期货上市首年就提交了满意的“答卷”——2009年,PVC成交量达1808万手、日均成交量11.97万手。 2015年,在现货市场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避险需求突出,是年大商所推出PVC期货交割注册品牌制度,适应了市场新变化,此举充分调动了市场参与热情。2016年、2017年PVC期货成交量增长幅度高达618%、247%,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8年日均成交量达14.96万手,较2009年增长了25%。 现货市场在价格频繁波动中接受洗礼和教育,逐渐将期货工具纳入日常应用和管理。PVC期货上市以来,法人客户稳定、深度参与也是市场的一大亮点。据大商所相关数据,从2009年上市起,PVC期货法人客户持仓占比一直保持在35%以上,2018年法人客户持仓占比为51%。 十年巨变 十年来,PVC期货在与现货行业的不断磨合中持续探索。 作为大型上游生产企业、大商所PVC期货注册及免检品牌之一,宁夏英力特2009年起经批准开始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在2016年、2017年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中,企业参与期货套保的规模超过20000吨。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6年下半年PVC价格从6000元/吨提升到11月中旬的8200元/吨,又回落至12月底的6300元/吨的剧烈波动中,企业自2016年7月陆续在1701合约上进行套保操作,在价格大幅波动中锁定了现货价格,有效规避了后续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 对下游企业来说,则主要面临采购PVC原料的价格上涨风险。上海中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蒋铁成介绍,随着市场对PVC期货的广泛参与,目前下游企业在与上游厂家协商采购价格时,会参考期货价格走势。“PVC期货价格是一个结合宏观格局、基本面因素、产业链形态的综合价格体现,很大程度上准确地反映未来供需预期和价格走势。” 在PVC产业链上,随着期货工具的深度参与,行业长期保持的由上游生产企业随行就市的贸易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差贸易逐渐成为主流的贸易成交手段。与传统的“一口价”贸易不同,基差贸易中,双方通过签订带有升贴水的合同来锁定未来供货关系,在期货市场对冲和点价,将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 例如,2018年9月,上游企业宜宾天原和贸易企业钦源化工签署了6000吨PVC基差贸易合同,约定卖方在合同签订后选择时机在9至10月进行点价,每月3000吨,每月点价三次,每次至少800吨。卖方对买方提供一定的基差让利,并获得点价权。在点价期内,卖方选择合适的时机,根据自身对行情的判断且依照合同约定进行点价,尽量以相对高的价格点价成交,如在点价期内未完成约定点价数量,剩余未点价数量价格,以点价期内最后一日1901期货结算价为合同单价。最后双方达成以SG-5型为基准定价,SG-3、SG-8制定相应的升贴水,基差确定为0元/吨。 期间,宜宾天原进行了6次点价,均价为6690.83元/吨,高于合同期间PVC期货合约收盘均价约40元/吨。买方钦源化工获得了基差实际让利50元/吨,规避了大部分基差价格波动的风险,也获得了仓储费用的优惠总共约9万元以及物流中转费用节省的约50元/吨。同时,钦源化工还主动与下游客户进行点价交易,保障这6000吨货物的收益。 据双方介绍,基差贸易能提高营销效率,节约大量营销成本,实现营销模式转变,在加强风险控制、转变风控模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宜宾天原借基差贸易的公平定价体系维护了稳定的供销关系,提高与贸易客户的“黏性”。 “与传统现货购销模式相比,基差贸易具有锁定成本或利润、满足贸易双方个性化需求、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市场风险等优势。PVC期货价格是通过大量产业客户和投资者交易出来的,期货定价成为主流后,进一步增强了PVC定价机制的透明化、有效化和市场化。”市场人士指出。 在PVC产业链上,要说对风险最为敏感,数中游贸易企业为最,其对PVC价格风险管理的需求也最为强烈,因此这部分企业在期货工具应用的探索方面也走得最远。 浙江明日控股就是这样一家公司。结合企业自身参与情况,陈方一将浙江明日参与PVC期货的历程分为两个过程。据介绍,2014年之前,企业将期货作为库存管理的工具,利用期货工具优化库存管理。“由于期货升贴水结构的变化,我们改变了以往的‘买现抛期’的卖出套保思路,转为‘买期抛现’的买入套保思路,将实物库存转化为虚拟库存,既节约了资金占用成本,又可以赚取基差收窄的天然收益。” 2014年之后至今,浙江明日控股等贸易商利用期货工具推动贸易模式优化,运用多种方式做大规模、寻找稳定的盈利模式,向产业链服务商转变。 (责任编辑:波少) |
- 上一篇:专家:金融科技重塑金融业格局 须严监管
- 下一篇:李琛:价值投资是一场人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