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检通过这三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时间:2019-01-03 13:0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回顾中国船检40年发展历程,原中国船级社副社长、总裁李科浚引用了《中国通往海洋文明之路》一书中对中国改革开放三个阶段的描述:第一阶段是“请进来”,实际上是“单边开放”,这个时期,外国船级社纷纷进入我国开拓业务,面对竞争压力,中国船检必须通过改革谋求发展空间;第二阶段是“接轨”,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于中国船检来说,则是加入了IACS;第三阶段是“走出去”,国际化发展,目前,中国船级社的客户已经遍布全球,技术、标准、规范走向世界,服务网点覆盖主要国家和港口,在国际海事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1978年进入原交通部船舶检验局担任验船师,到出任船检局副局长,中国船级社副社长、总裁,兼任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理事会主席,李科浚经历了中国船检40年改革开放发展的大部分历程。卸任中国船级社总裁后,李科浚出任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依然忙碌着。面对采访镜头,李科浚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和各行各业一样,中国船检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开放促进了船检内部改革,改革又推动中国船检快速发展、走向国际。这40年的快速发展,承载了几代船检人的梦啊!”李科浚感慨地说。 中国船检 “鲤鱼跃龙门” 20世纪初,中国船舶检验发证资格曾一度掌握在外国船检机构手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船舶检验规范基本沿袭前苏联,难以进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海洋技术标准体系和国际市场。 李科浚回忆,改革开放初期,香港船王包氏兄弟在国内造船,提出必须满足国际标准规范,由外国船级社检验合格发证。“当时我国船检的规范标准、技术能力、服务理念等并没有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李科浚说,“中国船检一定要在国际上验船,不再落后于人、受制于人!要为中国航运业、造船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这不仅是几代船检人的梦想,也是中国走向航运大国、造船大国乃至航运强国、造船强国的渴望。” 1978年,经报请交通部党组同意,船检局确定了“加强基础、健全体系、适应发展、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20字发展方针,对内完善船检体系,对外拓展国际业务能力。但实现梦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1980年,船检局准备在外国设立办事处,对方提出,中国船检局作为政府机构,在其他国家派出机构需要外交对等设置。 同一年,船检局申请加入IACS被婉拒,理由是中国船检没有英文版的规范、船舶名录和验船师名录,入级船舶吨位、海外办事机构等方面差距也较大,要先当15年副会员才能转正入会。“当时的船检局领导拒绝了这一要求,说我们中国要当就当正式会员。”李科浚回忆说。 这一系列事件,促成了中国船检的第一次改革。在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船检局提出建议,在东京、汉堡等国际港口设立检验机构,在入级检验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中国船级社,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用于开展对外业务,报告获得中央领导批准。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船级社正式挂牌成立,和船检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局社并称”开展各项业务。1988年,成立两年的中国船级社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加入IACS。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才有了中国船级社,才有了中国船级社的快速发展,才有了中国船级社的今天。”李科浚说。 李科浚向记者展示了当年日本船级社赠送礼物的照片,一个雕刻着两条鲤鱼的深红色雕漆盘。“这个鲤鱼跃龙门的图案,寓意很深。加入IACS意味着中国船级社拿到了重要的国际通行证,并获得国际保险商协会的认可,船舶拿到中国船级社的入级证书,可以航行到世界各地。日本船级社主席曾对我说,中国船级社从此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跃过这个龙门,确实非常不容易。”李科浚说。 但鲤鱼跃过龙门,并不是一劳永逸。1991年6月,IACS理事会决定实施质量体系认证计划(QSCS),各会员必须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IACS的认证审核,以此作为保留会员资格的强制性条件。 “刚刚加入IACS,不能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被除名啊!”李科浚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大家一起加班干,目标只有一个,一定要建立好质量体系,一定要拿到质量体系认证合格证书。 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不仅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而且必须在具体检验工作中严格履行,所有检验记录必须是可核查、可追索的,在IACS组织的年审中达不到要求就要被除名。曾有一家外国船级社因为船舶检验责任事故而被除名,对该国造船业、航运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1994年1月,中国船级社通过审核,拿到符合IACS要求的质量体系认证合格证书。自此,中国船级社一直认真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规范现场检验和内部管理,不仅加强了自身业务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而且对中国航运、造船和相关行业发展的国际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水监体制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 1998年,改革开放20年之际,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促使中国船检在第一步“局社并称”之后,进一步“局社分开”“政事分开”,中国船检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归交通部海事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时代不复存在了。许多船检局的干部职工穿着藏青色制服、戴上大檐帽,依依不舍地到船检局办公楼前拍照留念。 那段时期,中国船级社安全质量形势严峻,业务停滞不前,港口国检查(PSC)滞留率居高不下,船舶入级吨位逐年下降。摘了船检局的牌子,未来的路怎么走?中国船级社能不能吃上饭?能不能吃饱饭?人们不禁发出疑问。 1999年,时任招商局集团副总裁的李科浚在离开船检系统5年后回归,出任改革后的中国船级社总裁。 “没有观念的转变和体制机制的改革,让大家吃上饭、吃好饭是不可能的。”回忆起那段经历,李科浚说。核心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摒弃“大檐帽”情结、官本位思想、机关化作风,把服务摆在第一位,同时,着手进行船级社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 1999年8月6日,李科浚在《中国交通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重组后的中国船级社,其检验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市场和用户,将以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检验服务质量、全新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全新的精神风貌出现在航运界、造船界和海事界。文章标题为《雄姿大展,扬帆天涯》,显示了对中国船级社的发展充满信心。 “未来的国际船舶检验拼的是安全质量,只要牢牢把好安全质量关,把内功练好,技术和服务两手硬,中国船级社不愁没有用武之地。”李科浚当时说。 自此,中国船级社开始按照市场化要求铸造国际化品牌。 2003年,中国船级社开展以“用工、激励、分配、约束”为内容的4项机制改革,激发了整个机构的活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中国船级社进入发展的“快速路”。 2007年,中国船级社首次提出“走以科研技术为先导的道路,服务于国家相关行业的发展大局,建设创新型国际一流船级社”,并将“技术立社、诚信为本、与众不同、国际一流”作为新的建社方针。 2017年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船级社将在规模、技术、服务、管理和国际化等5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