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to B,微信to C
时间:2019-01-12 09:50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以往以C端消费互联网起家的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在谈同一个话题:to B转型。 10.8亿用户的微信也在经历这个从C端产品到B、C混合生态的转变。 转变其实早已发生,诞生已6年的微信公众号就是B、C混合的雏形,培育了2年的小程序生态则更加凸显了B与C的同在。 所有转向B、C混合生态的商业生态——B2B2C、S2B2C,乃至马云说的更远期的C2B——都面临一个共通问题:B与C,谁更重要?当B端与C端的价值出现矛盾时,如何看待?如何调和? C我所欲也,B我所欲也,二者可得兼?何以得兼? 昨晚奉上“地球最长夜晚”演讲的张小龙,透露了他关于微信生态中这一问题的思考。 其答案牵涉到一个商业生态的原动力和价值观,塑造着这一生态的具体形式,也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成千上万的公司和个人——对微信来说,就是10亿级的C端用户和150万的小程序开发者。 2 在C和B谁的体验更重要上,张小龙似乎已给出了微信的答案。 昨晚,在喝了第N次水后,张小龙讲到了小程序生态,讲到了微信正在思索如何让“有价值的”的小程序更好地触达潜在用户,他说: 我们往往思考这些问题并不是从B端开发小程序这一端考虑,而是从C端用户。 这和当天上午的微信公开课中,关于小程序的措辞略微不同。 按上午公开课讲师的说法,微信新一年会发力小程序的搜索等功能,让好的小程序更容易被发现,这是从B端出发的描述。 而张小龙的话却表明,他更挂念的,是C端用户的体验。 在长达4小时的演讲中,这种凸显C端体验的说法不止一处。 在解释为什么小程序、小游戏的开发有那么多空间限制、规则限制时,张小龙也说了: 对小程序来说,限定很多的空间是给你来用,这样再怎么做不会把它做得乱七八糟,从用户侧看,这样的体验更好。 而把这个答案放到2018年腾讯to B战略转向的大背景来看,就产生了一种奇异的错位感: 腾讯to B,微信to C。 3 仅从各种现象看,错位和矛盾切实存在于目前腾讯的整体业务里,在已拥有10亿C端用户,并正着力推广B端小程序的微信生态中,这种错位尤为明显。 一方面,从去年第三次组织架构大调整开始,腾讯在B端市场上有了更多动作和诚意。 其中,新成立的、整合了腾讯云、互联网+、医疗、零售、安全等业务的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是腾讯拓展to B商业模式主要实体。 腾讯云在微信生态里的一个重要to B的举措是去年9月上线的“小程序·云开发”服务。它的目标是“让天下没有难开发的小程序”。 在使用这一工具后,小程序开发步骤可从十几步减少为3步。以文件上传功能的实现为例,以前需要后台、前端、运维共计1100多分钟工作量的开发任务,现在只需要一个前端花4分钟就能搞定。 为进一步推广云开发工具,腾讯云不惜一掷10亿。 在昨天下午的“小程序分论坛”上,腾讯云产品运营总监秦俊宣布了10亿元人民币“小程序·云开发”资源扶持计划:按日活划档,为符合条件的、使用云开发的小程序开发者提供总计10亿的云函数、数据库、云存储等资源。力度极大、态度诚恳,吸引力不小。 但在昨天下午的“小程序·云开发”媒体交流会中,却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 一位长期关注微信小程序的资深记者对刚刚宣布了10亿补贴的秦俊说:感到很失望,虽然云开发能提高小程序开发的效率,但小程序最大的痛点是推广和营销,是怎么让更多人来用,你们怎么不在这方面多努努力? 这个提问道出了从业者的真实痛点。 小程序开发者长期以来的一个抱怨是,微信给小程序的运营和营销尺度实在太小了。 微信的逻辑则是,为了C端用户能有良好体验,不惜让B端的小程序、小游戏和公众号运营者稍微“不方便”一点。 某种程度上,张小龙把自己的克制产品哲学,强加给了生态里的其他B端组织。在B端的流量诉求和C端的良好体验之间,微信坚定不移地选择先顾及后者。 对依赖微信生态创业、融资,还想做到上市的公司来说,想在微信上分享流量红利,并不简单。 比如小程序官方目前对消息推送功能仍有限制;比如小程序和公众号的关联功能上线很晚,而且到今天也有关联数量等诸多限制;比如微信对朋友圈里的小程序病毒营销、二维码营销的严厉监管。 张小龙昨晚是这么说的: 我们经历过公众号的过程,如果我们不是用特别侥幸的的态度,只会使得第一波进来的,滥用它的流量,作为一个流量红利来用,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作为流量红利来用的人并没有创造价值,它对我们的用户并没有好处,这个对平台是一种损伤。 云开发对小程序开发的鼎力推广,和微信对小程序流量、营销的谨慎态度,折射出了腾讯内部,各事业群、各部门之间在推动to B业务时的不同路径和思考。 从腾讯云的角度,它想卖出更多云服务,与云服务搭配的应用、开发工具是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抓手,也是与阿里云、华为云等进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式。云开发就是这类差异化的应用服务之一。 这种诉求和腾讯整体以往的to C产品群及其以日活、月活为KPI的内部评价标准有一定的冲突。 前段时间引起广泛讨论的《我如何成了腾讯架构调整的炮灰》一文中的“她拍”小程序就是一个案例。 “她拍”使用了腾讯云服务提供的人脸融合技术接口,但这个接口实际上是腾讯内部的天天P图团队提供的。 按照她拍创始人王宏达的描述,天天P图在未通知她拍的情况下,对这项技术接口进行了升级,导致图片质量下降;随后,天天P图曾有意停止向她拍提供接口服务,王宏达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天天P图想大力推广自己的小程序。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