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竞之家_品味电竞生活移动版

主页 > CS:GO >

流动性经济学|全球流动性周期的冲突:美联储加息的抉择(2)

任何一次利率的调整,都是综合考察多个变量之后的一种权衡。若要回答每一次加息的主要原因,则需要考察现代版泰勒规则的内部结构,这就需要分别从债券市场利率走势、通胀预期和失业率这些核心变量中去寻找答案。

以2015年12月这次加息为例。如图3所示,美国的失业率(经季节调整)自2009年10月触顶(10%)之后,便进入下行区间,2015年12月突破5%,与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8年6月持平。与此同时,核心CPI同比增速向上突破2%,通胀预期也在2016年1月触底(1.31%)后开始上扬。更为重要的一点是,3个月短期债券月度平均利率从2015年10月的0.02%快速增加到了12月的0.23%(带动均衡利率的增加)。但是,所有这些因素都只是加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截至2015年底,私人部门对可贷资金的需求仍然低迷。也就是说,虽然加息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但真正引起美联储加息的原因还需要另作说明。

流动性经济学|全球流动性周期的冲突:美联储加息的抉择

早在2013年,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在实施之中,通胀率刚刚达到1.1%,美联储就表示过要缩减QE规模,2015年12月16日第一次加息时,通胀预期仅为1.3%,低于目标通胀率。这说明,美联储的行为先于市场。从当时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讲话来看,FOMC主张提前行动,而不是推迟行动。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早在2014年9月,美联储就宣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程序是先加息,后缩表。其主要考虑在于,缩表要求美联储出售其持有的债券,这会压低债券市场价格,而且,具体会引起多大幅度的波动,并无先例可供参考。提前加息,相当于设置缓冲带,一旦在缩表时出现债券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美联储还有降息的空间,以防债券市场的崩塌。

第二,提前加息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若等到私人部门信贷需求回升之后再加息,将会导致美联储被动地“突然紧缩”(abrupt tightening),引发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在2015年12月16日加息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如果我们不开始小幅缩减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经济最终将超过我们的就业和通胀目标……如果美联储将正常化进程推迟太久,最终可能不得不在某个时候突然地收紧政策,从而增加衰退的风险。”2016年1月,时任美联储副主席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 Fischer)也表示,美联储必须启动正常化程序,以“防止资产价格过高”。

第三,虽然从通胀预期的角度来看,美联储似乎是提前行动,但若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的历史来看,它似乎更像是及时刹车,因为美国房地产价格早在2012年初就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图3)。截至2015年12月,20大中城市房价指数(182.43)已经超过了危机爆发前夕(2008年8月,指数为164),与2007年底持平,旧金山的房价已经超过了2006年的峰值。辜朝明(2018)的研究表明,即使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时,资产泡沫也会存在,这是由于零利率环境抬升了风险偏好,同时由于借款者的消失,大量流动性沉淀在金融部门,从而迫使基金经理们去寻找任何可能升值的资产。但对于央行来说,这样的泡沫是最不受欢迎的,毕竟,引发西方世界战后最严重衰退的,是2008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第四,从可行性上来看,如图4所示,金融危机之后,居民部门为修复资产负债表,改变了过去那种提前消费和过度借贷的行为(这一点从居民部门不断下降的杠杆率也能看出),私人部门的这种行为转变也为加息腾出了空间。

流动性经济学|全球流动性周期的冲突:美联储加息的抉择

实际上,“提前加息”还有一种“先发优势”。美联储担心加息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引发债券市场利率的上升,特别是长端利率,这会增加资金的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不利。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提前加息,会吸引国际资金流入美国,从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一点可从资金流入数据和美元汇率上升中得以证明。整个2016年,美元兑加元和墨西哥比索汇率大幅升值,前者升幅达35%,后者高达48%。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他国家将面临“后发劣势”。

加息与缩表的次序:一个理论解释

以上四点主要解释的是美联储为何要“提前加息”,以及加息的可行性,其中第一点也揭示了为何先加息,后缩表。对于加息和缩表的次序,还需要一个理论解释。我们将会理解,这更可能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从而也可能成为欧央行、英格兰银行和和日本央行的选择。

Ihrig等(2016)对比了金融危机前后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思路的变化。如图5所示,在金融危机之前,对于给定的准备金需求,FOMC可通过调整准备金的供给,来实现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并以此向其他短期和长期利率传导,进而通过资金价格影响实体经济。但是,金融危机之后,3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准备金供给从R1向右移动到R2。而此时,只有开展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回收足够多的准备金,才能抬升利率。

流动性经济学|全球流动性周期的冲突:美联储加息的抉择

在对实体经济产生最小负面冲击的前提下,美联储改变了公开市场操作这种“数量”方法,转而直接调节“价格”。美联储增设了两种管理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和隔夜逆回购协议(ON RRPs)发行利率。IOER为其主要政策工具,它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放在美联储账户上的准备金获得的利率。这相当于设置了借贷资金的最低利率,因为低于这个利率,银行就宁愿将准备金存放在美联储的账户上。ON RRP利率更低一些,由于参与逆回购协议交易的金融机构更为广泛,它相当于为更广泛的金融公司的资金借贷行为设置了一个最低利率。如图6所示,在2015年12月17日加息之前,IOER为0.25%,ON RRPs为0.05%,而在此之后,IOER为0.5%,ON RRPs为0.25%。从实际效果来看,联邦基金利率较调整前平均上升约22个基点,欧洲美元隔夜成交量加权平均利率和国债回购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同步上升,全年基本运行在0.25%-0.5%的目标区间。

流动性经济学|全球流动性周期的冲突:美联储加息的抉择

结语

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常感叹,经济学更像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这在货币政策实践中体现地更为明显,因为很少有非常明确的信号来指向紧缩还是宽松,总是需要在不同的信号中取得平衡。
(责任编辑:波少)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