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变局之年,值得怀念(2)
时间:2019-01-08 13:39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在阿里财报中,新零售多次被重点提及,担负着“新增长引擎”的重任。截至目前,阿里的新零售战略仍然还在路上。从阿里新近的组织架构调整看,阿里云被寄予更大的期待。腾讯虽然要举全公司之力发力B端,但也才刚刚开始。百度豪赌AI的战略仍在公司营收、市值的矛盾中求取平衡。 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来看,中国互联网巨头都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他们需要选择新的方向,寻找新的增长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 独角兽站在“高岗上” 2018年,香港和美国资本市场迎来一波中国概念的独角兽上市潮。 有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公司赴香港或美国上市的多达22家,这也是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这其中,有17家公司在上市前估值达到或超过了10亿美金,达到“独角兽”体量。 图片来源:投中网 然而,与独角兽纷纷IPO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上市以来爆发大面积的破发潮。 以上17家IPO的独角兽中,目前为止,已经有16家公司破发。以今年港股市场最令人期待的两个“重磅交易”——小米和美团点评为例,两家公司的IPO总计融资约97亿美元;但上市后,目前股价已较发行价分别跌去24%和36%。 更糟糕的是,以上17家独角兽,已经有8家的市值低于上市前最后一轮的估值水平。据投中网测算,宝宝树、平安好医生、趣头条、蘑菇街、优信等独角兽最后一轮投资者目前回报分别是—45.5%、—40.6、—34%、—27%、—24.5%,形成一级市场投资人被深度套牢的尴尬局面。 “今年的上市潮中有较为明显的泡沫,很多公司没有完全准备好,就直接走了IPO的流程,很仓促。” TMT的观察者、天奇创投合伙人魏武挥提到,美团在今年年初还一直强调不会上市,但在收购摩拜、上线、网约车之后,快速的烧钱现状让美团改变思路,决定登陆港股。 “上市是因为一级市场不景气,融资困难,波及到二级市场的反应,从这一方面看,这远非一个好现象。”魏武辉认为。 云九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京提到,这波上市热潮的重要原因是投资机构套现的需要,少不了为一己私利“赶鸭子上架”的机构。 “2013-2014年经济形势很好,也是投资行业大热的两年,很多独角兽项目都诞生于那几年,根据投资3-5年的周期,今年是很多基金急需退出的重要一年,如果难以完成上市套现,会对基金下一期的募集造成困难。”王京说。 在王京看来,今年很多创业公司问题,如ofo疯狂扩张后残局难收;马蜂窝被爆出数据造假问题,都与投资人没有做好投后管理监督有关系。“一些投资机构为了包装上市,会选择对企业的问题视而不见。” 王京曾公开diss金沙江创投朱啸虎,“他是独角兽猎手不错,可以成功抽身,在LP们看来他是不可多得的投资人。但他的做法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讲是很有问题的。”他说。 除了IPO,卖身BAT成为不少独角兽最终的出路。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新经济体共有146 家独角兽公司,已经披露的被BAT投资的公司有67家。加上未披露的,这个数字可能更多,也许占比达到60%。 4月,阿里宣布收购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离开了这个他从交大校园里一手带起来的项目。出局时,张旭豪拥有饿了么的股份已经不足2%,话语权已经不足为道。这意味着,一些所谓的独角兽已经成为巨头的棋子,难以掌握自身的命运。 有10余年投资经验王京说,“雪球越滚越大,最后还是会崩掉的。” 他希望独角兽的资本脚步能够慢下来。 3 风口消失的越来越快 王南是最后离开果小美的高层之一。8月,他发布了最后一条微信,“离开果小美,入职新公司,感谢果小美在过去1年对自己的帮助和成长。每一次打过的仗都会记在心里。” 作为无人货架头号玩家之一,果小美通过迅速攻占点位,成立不到半年时间,业务覆盖59个城市,铺设货架终端近10万台,并先后获得4轮融资以及一次战略合并,累计融资金额超5亿元人民币。 但在此后的半年后,无人货架受到的质疑开始多于信任。门槛低、恶性竞争、粗放型经营等问题相继暴露出来。“扩张期,公司关注的主要是每天有多少新增,只有部分人员在盯着供应链和运营,有时候扩张速度赶不上地面人员的补货速度。”王南提到。 今年5月,果小美被曝出融资困境,将面临撤柜裁员的压力,有可能转型,也可能倒闭。 “果小美要解散”、“果小美大裁员”等传闻从社交平台脉脉上迅速传播开来,王楠不得不多次发言辟谣。“那时候公司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但总体仍处在上升期,几次谣言和传闻,对公司融资等都有很负面的影响。” 最后的几个月里,王南不断接到了来自媒体、亲戚朋友、前同事们的电话,其中有打听消息,有询问近况,更多的是质疑果小美的发展,不少人劝他赶快离开。他一直对媒体表示,人还在办公室,项目还在运行,但仍然阻挡不了大范围唱衰的声音。 曾一度传出阿里巴巴即将投资的消息,但最终,阿里选择了投资另一家无人货架品牌——猩便利。果小美融资失败,9月团队解散。 “融资失败后,我们已经知道了公司可能很难翻身,很多同事陆续离职了,有人来劝我也走。”王南回忆公司最后的日子,似乎还在昨天。很多货物没有人负责发放,密布在各大办公区的货架也无人回收,办公室一片狼藉。 图片来源:不凡商业 “它(无人货架)是个被资本毁掉的行业。”经纬中国董事总经理钱坤对无人货架做出了反思,“企业拿到钱不是去修炼提高内功,而是将钱用到疯狂扩张上,导致了竞争的无序。” “无人货架”曾是2017年底到2018年初的最大风口,一夜之间,猩便利、果小美、便利蜂等50多家创业公司涌入这片蓝海,十几家头部玩家的融资总额就已经超过30亿人民币。经纬中国、IDG创投、蓝驰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以及阿里、腾讯等巨头也相继入局。 然而,截止到2018年5月,狂欢已经终止,大部分项目陷入沉寂。 无人货架只是近几年迅速消失的风口之一。从2014年的O2O,到2016年开始的共享单车、2017年的无人货架和2018年初闪了一下就消失的直播答题,光源资本将这些风口称为“战斗性风口”。 “ ‘战斗性风口’越来越短命,同时投资人对战斗性风口的耐心在降低。” 郑烜乐称,“O2O有三年投资黄金时间,共享单车两年中很多公司投钱,无人货架也是2018年的融资窗口;直播答题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近一年内,天使投资人李圆峰已经多次切换了投资方向。从最初坚持的共享经济风口,到新零售、教育、小程序,最近他又提到最看好互联网互助项目和社群经济为基础的相关创业。 李圆峰在办公室显眼位置挂了一副书法,“高速发展”。他认为,大部分投资的项目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唯快不破,不够快就不足以从市场跑出来。”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