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竞之家_品味电竞生活移动版

主页 > CS:GO >

在这17个地方 你能找到最好吃的杭州(5)

  杭州的菜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造,新装修后的菜场,符合自拍景点要求的菜场有好几个,像前面提过的古荡和骆家庄,还有中江,最具颜值担当的当然还得是红石板农贸市场。这家,以我一个从来没有掌握自拍技术的人来看,都觉得哪儿都是景,所以买菜的实用性已经不讲究了。

  仔细探究一番的话,还真像是3.0时代新菜场的样板房。这么小的一个农贸市场,出动了好几位设计大咖,其中包括担任G20峰会主会场艺术品陈设的设计师、台湾网红菜场士东市场的设计师、湖畔大学的设计者,海鲜摊的设计者还是男装品牌创始人。菜场里到处是美的细节,啥也不买我就来拍个照。

  万寿亭农贸市场

  什么值得买:鲞

  万寿亭菜场,一个久仰大名的菜场,但是这次去,有点小失望,可能是自己连着跑了那么多菜场,已经没感觉了。不过倒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我发现做腌腊的307号摊位上,有很多海产品,其中的二抱和三抱鳓鱼鲞,闻着就带着特殊的鲞香。她还有超大个的开洋和小鱼干,反正品种蛮齐的。

  再就是有个“磨坊”,把五谷杂粮什么的都磨成粉,再搭配成套装出售。我记得这个前几年还流行过一阵对不对?

  跳舞 买花 定做羽绒服

  打开菜场新世界的大门

  逛了一圈杭州的农贸市场,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菜市场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菜市场,是这个城市最有烟火气息的地方。可能年轻人逛菜市场没那么频繁,但在上一辈眼里,这里不仅可以买菜,吃穿住行这些,周边基本上一应俱全。即使菜场内,也有不少“不务正业”的小店。比如制衣店、鲜花店甚至珠宝店。更神奇的是,我还发现了一家隐藏在菜场的歌舞厅。

  这很有趣,但也不奇怪,菜场本身,就是一个区域的生活中心。

  01

  开在菜场边的歌舞厅

  地点:凤起路农贸市场

  先说说隐藏在菜场的舞厅,它就在凤起路农贸市场门口,抬头一看,就会发现“大森林歌舞厅”六个字的招牌,看样子有些年头了,招牌颜色都被岁月冲淡了,让人有一种穿越感。

  了解了一下,这家大森林歌舞厅已经开了至少17年,见证了身边的菜场从“红峰”到“红楼”再到“凤起”不断改名。舞客们也从当初年轻的弄潮儿,变成了如今的叔叔阿姨们。

  票价很便宜,男的4元,女的3元。舞厅里面和旁边的菜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昏暗的灯光忽明忽灭,迪斯科光球在头顶快速旋转着,一张张小圆桌和靠背椅围着舞池摆放,三百平方米的舞池里挤满了舞客,两两一对手牵手跟着音乐起舞。

  一曲结束,跳累的人走下舞池,满脸微笑地坐在靠背椅上喝茶、擦汗。坐在音控室的老板,快速切换即将播出的歌曲,老板最感慨的不是自己的店,而是整个行业,“杭州人爱跳舞的,以前舞厅多棋牌室少,现在成了棋牌室多舞厅少,角色给换过来了。”老板说,当年那拨爱跳舞的人,现在一部分会来舞厅,还有一些成了广场舞爱好者。

  大森林歌舞厅每天有三个时段的场次,每一场都爆满。来跳舞的人也不尽相同,老板说,早场老杭州最多,“因为年龄大了睡不着,来跳舞当晨练,跳完刚好去买菜。”晚场比较多的是新杭州人,“差不多四十来岁,刚在杭州定居没几年,有人是刚学会跳舞来练练,有人把跳舞当成融入这座城市的方式。”

  02

  买完菜顺便拎起盆花

  地点:文晖农贸市场

  走进文晖农贸市场,我很快就注意到了一楼小梅开的这家花店,面积很小,但盆栽、鲜切花种类很多,颜色各异的花朵摆在店门口,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买菜人,尤其深受女性顾客的喜欢,买完菜顺手拎盆花回家的人有很多。

  这家花店有两个特色,一是鲜切花种类很丰富,玫瑰、康乃馨、香雪兰、百合、富贵竹应有尽有。盆栽不管多肉还是富贵花,小到仙人掌大到芦荟也很齐全。因为学过一段时间花艺,小梅会在店里帮客人搭配鲜花,也会帮大家移土换盆,所以生意不错。

  小梅的花店,除了观赏性花卉,你还能看到迷迭香、薄荷等可食用花卉,喜欢做西餐的人都知道,有些天然香草对食材的加持,会让食物散发出更迷人的香味。所以一到周末,来小梅这里买香草的外国人有很多,相熟的客人甚至会跟她加微信好友,需要什么只要打声招呼就行。

  菜场人流量虽然比不上沿街的店铺,但小梅却很满足,“鲜花和蔬菜一样,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买菜和买花在我看来,都是为生活增添色彩,没什么不同。”

  03

  很多人喜欢定做的羽绒服

  地点:机神农贸市场

  很多菜场的周边,都会有一家做羽绒服的店面,毕竟定做的够实在、够保暖。

  甚至还有人直接把做羽绒服的店开到了菜场里,冯大姐就是,她原本在闸弄口农贸市场卖定制羽绒服和羽绒被,一做就是15年,后来闸弄口旁边的机神农贸市场装修后重开,就搬了进来。周边许多买菜人都认识她,一见面都会问,“你搬到这里了啊,原本还担心闸弄口那边拆了找不到你呢。”

  冯大姐四十多岁,年轻时在服装厂工作,一做就是26年,长年的积累,让她有了一双辨别羽绒的“火眼金睛”,“只要拿手一摸,我就知道羽绒好还是不好。”因为羽绒都是真材实料,客人也放心让她量身定做。

  这家店不大,名字也简单,就叫“原闸弄口老店”,路过时就能看见服装台和缝纫机。墙上钉着挂衣杆和长款、短款各种花色的羽绒服。冯大姐家的东西不贵,长款羽绒服大概五百元左右,短款的三四百元,摸起来手感非常好,填充的羽绒又厚又饱满。至于花色,冯大姐说都是自己挑的,有牡丹、菊花、玉兰各种花样,一团团布料挨墙码了一排,当然,客人也可以自带款式和花色让她做。

  虽然换了地址,但来往依然是附近的居民。不少大妈来定做衣服,量完尺寸后会跟冯大姐聊天打发时间,一来二去认识了不少朋友,都是老客带新客。冯大姐说,“大家慢慢熟悉了,就知道各自的喜好和习惯,做出的衣服就更加合身了。”

  04

  谁说菜场里不能买首饰?

  地点:叶青兜农贸市场

  叶青兜农贸市场的二楼,走上去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萝卜青菜,而是一家明晃晃的珠宝店。走近柜台,玉石、黄金、水晶、檀木,各种造型的首饰琳琅满目。老板娘是个染着黄色头发的大姐,她对拿着相机路过的人很敏感,聊了一下才知道原因,“许多人来我们这儿试过款式,相机一拍,结果转头就找别人做了,所以我们不让拍照。”

(责任编辑:波少)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