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竞之家_品味电竞生活移动版

主页 > CS:GO >

铸尊匠之路(2)

  七十年代初铸尊匠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探亲,父亲都要询问他的工作、学习情况,甚至会对其考试,例如在门框上拧朝天螺丝、打朝天锤等操作技能。父亲退休后还把他几十年积累的十多本技术笔记本正式地交给当电工的他,希望他能够站在父亲的肩上继续攀登技术的高峰。

  在铸尊匠心目中,父亲是山,赐予他不屈和坚强的性格;父亲是海,给予他博大宽广的胸怀;父亲是灯,照亮他前行的道路;父亲是书,告诉他人生的意义所在。

  第二章 入职三线 勤奋成才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国家为防止外敌入侵,在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招收了大量的初、高中生参加工程兵以及参与国防工程建设的学徒工,当时有近两千人分配在国家建委101指挥部,即国家建委第五工程局的前身。 20世纪70年代初,铸尊匠作为两千人之一,进入了国家建委101指挥部。当时,国家建委按照部队编制,以及参照新兵要求招收学徒,分为团、营、连、排,铸尊匠就分配在二营四连三排三班当战士,参与当时的国防工程068基地建设。做学徒的学生们入职后首先需要参加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等三线建设的指示,组织纪律和连队管理制度学习。也许因为铸尊匠的学历在学徒工中是最高的(属于“老三届”),他被指定为学习班班长,毕业后被安排进入安装电工三班。

  三线工程建设不分白天黑夜,有的只是灯火通明,钻机雷鸣,炮声轰隆,101指挥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承担着各项国防建设的设备安装任务,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迅速地开挖了规模宏大的地下工程及巨型山洞,使国家在受到核弹攻击时仍然能够进行军工生产,他们建成了一座座宽敞高大、气势雄伟的军工生产厂房和一排排经济实用的民用建筑。据处于“三线”区域中的邵阳市政府1984年4月的统计,仅068基地共建有地面建筑588栋,建筑面积288,622平方米,工业用房114,526平方米,民用用房174,096平方米。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国防生产的“三线”新城。忙碌的三线工程施工和政治会议,并没有消磨铸尊匠的学习意志,他每天早锻炼后和下班后就悄悄地独自在山上或者宿舍,手捧数学、物理、化学及英语书等津津有味地阅读、背诵、思考。除了补习此前耽误的文化知识,他还钻研与机电设备安装相关的技术书籍和技术刊物,因为他知道,要想干好工作,必须先掌握理论、后反复实践,二者结合才能做好工作,才可能超越前辈。面对着国防建设工程中的大型设备、重工、军用设备机器构造,满满的求知欲驱使他恨不得自己一下子能把所有的技术知识、资料全能掌握,尽快地学以致用,为国防工程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时,年长的师傅们由于上班辛苦,下班后就想轻松一下,习惯性把工具仪器往工具房一丢了事,铸尊匠待师傅们离开工具房后,总会小心翼翼地把师傅使用过的工具及仪器设备都仔细认真地检查,发现坏了的设备仪器马上动手维修,自己不懂的地方快速查阅技术资料。除此之外,他还听说连队有个废品仓库,里面存放着各种坏了的仪器仪表,对铸尊匠来说,这简直是个“宝库”,修好里面的仪器,这不仅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还能为大家做贡献。与守仓库的老师傅打好“保证”后,他就利用空余时间来仓库维修仪器仪表。维修需要专门的工具和更换零件,他就利用周末自费乘坐长途汽车到邵阳市自费购买,仪器修好后就及时送回仓库,守仓库的老师傅被这个一心为了公家的事,舍得无偿付出小伙子感动了,从此欢迎他常来仓库“光顾”。三线建设的三年多时光,铸尊匠为了掌握更多的技能,他充分利用三线建设安装工程中接触到的各类重要设备机遇,在做好自己本班组工作后,常跑到其他专业班组,一边帮他们干活,一边学习技术,还常常帮他们解决技术难题,甚至解决过八级老电工都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勤奋和好学使他迅速成长为工人中的技术骨干,深受工人兄弟们的欢迎,也受到了领导的关注。军队转业、善长做党建工作的时任营教导员(党委书记)赵领钧先生发现了这个爱学习、肯吃苦、肯钻研的小伙子,十分喜爱并经常与他谈心,赵领钧曾经推荐他离开山沟进城去团部(公司)当放映员,推荐他带薪去读医专,毕业后就可提干,但均被励志专研技术的铸尊匠谢绝了,在068基地,他除了完成各种工程施工任务外,还用业余时间依靠坚韧的毅力、千方百计找来教材自学完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为后来上大学铺垫了坚实的基础。1973年,铸尊匠经单位推荐,参加了湖南省统一命题的高考,在1300多名文化层次差别高达六届的考生里,他的数理化以平均98分的优秀成绩远超录取线,公司人事部负责人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填报志愿时选择南开大学中文系,并承诺毕业后回三线建设基地将来做公司团委书记,走仕途,可铸尊匠从小就将父亲那样在技术上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为偶像,更愿意做国防建设中能够解决技术难题的工程师,他毫不动摇地填报工科电气专业,最后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

  二十一岁的铸尊匠进入哈工大,开始了崭新的求索之路,他决心充分利用大学里汇聚着众多优秀的学者、师长、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将自己推至一个新的高度。那个年代,根据毛泽东“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大学学制一律改为三年,在三年的大学时光里,铸尊匠最大限度利用了当时称之为的“鼓励自学的自由教育”,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进校一开始主要学习大学基础理论课,铸尊匠几乎是每天早上5点以前起床,晚上深夜睡觉,除了吃饭和身体锻炼,每天学习时间高达15小时以上。他以提前预习的方式,把高等数学、概率与统计、复变函数、大学物理、电路学、模电、数电、线代等自学了一遍。他习惯于把每门课程的概念、定义和理论部分,都用自己认为易于理解的语言改述一遍,把难点要点阐明,写在一本一本的笔记本上,去代替教科书讲述不清楚的地方,这几乎是他的学习绝招。三年里,所有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从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他差不多都提前半个学期到一个学期自学完成。理解在自学中已经完成,听课是验证理解和加强记忆,学习完全成为自己的主动性活动。

(责任编辑:波少)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