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尊匠之路(3)
时间:2019-03-24 06:11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除此以外,他还大量阅读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清式营造则例》和詹天佑的《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华英工学词典》等许多课外专业书籍。名人大家的著作拓宽了铸尊匠的视野,也让他更加崇拜中国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建筑工程专家梁思成,视他们为榜样。同时,他还广泛借阅了各种名人传记、人文社科书籍,以及苏联小说《你到底要什么》,《多雪的冬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大学三年中铸尊匠所读的书既多且杂,书名也难以尽数。让他印象深的,是马克思的《数学手稿》、《社会心理学》,除了爱读书,他还抽空拉小提琴。七十年代哈尔滨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生长在南方的他每月两斤大米票,七斤面粉票,其他全是高粱米、大碴子、玉米面等粗粮。那时国家给不带工资的大学生每月19.5元的助学金,铸尊匠主动让出4元补贴给那些家在农村的同学。除了每天即使零下二十多度也不会停止的晨跑,他喜欢滑冰,他还获得过首届哈工大体操比赛全能第一。在那些是非颠倒的岁月里,一些同学热衷于所谓阶级斗争学说,成天忙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自己没文化却成天喊着要改造大学,而铸尊匠始终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他每时每刻都沉浸在如饥似渴地吸取人类创造的文明和知识之中。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就铸尊匠来说,在三线建设基地工作可以说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哈尔滨上大学念书可以说是苦其心志,动心忍性。做工人和上大学的经历对他后来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作了铺垫和准备。在三线建设基地的工作实践中深感自己文化和专业技术的缺乏,开始了艰辛的自学、补习文化;在大学时代拓宽了理论科学知识,而且经过了系统的理解能力的训练,奠定的较好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1976年7月,是铸尊匠面临选择和人生关键转折点之年,何去何从?今后的路怎么走?大学毕业时,由本专业教研室支部书记、系领导研究决定同学的分配方案,由于他学习成绩优秀,尊敬师长、同学关系融洽、又是能够主动为他人服务的班委会委员,系主任在毕业前一年就开始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毕业后留校任教,但因他从小立志要做一名像詹天佑那样的工程师,并立志国防建设工程,从而放弃了留校任教(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三线建设基地。 1976年10月,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转折,铸尊匠毕业后回到了三线建设基地(后改称国家建委第五工程局),担任设备安装工程处技术员。当时国家号召中央直属部委企业支援国家各级政府发展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水利、建水电站,备战备荒。中小型水电站归省、市、县级政府主管,国家建委第五工程局隶属湖南省,湖南省建委分配国家建委第五工程局设备安装工程处支援建设浏阳县大栗坪水电站,该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是6,980KW,共有4台1,745KW的水轮发电机。根据上级要求,安装处要承担电站的拦水坝弧形闸门14扇、水轮机发电机组安装及辅助设施、深化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等工作。由于安装处此前没有水电站及类似工程的安装经验,尤其新老电气技术人员都不肯去啃这块硬骨头,领导十分为难,尽管铸尊匠大学没有学过电力设备安装,但他得知上级安排了水电站安装任务后,废寝忘食地进行有关水电站发电机组安装方面的相关专业资料学习,然后向主管领导毛遂自荐,他的举动不仅解决了领导燃眉之急,还被领导破格指定为水电站安装电气设备负责人。在离县城五、六公里的山沟里,办公室的屋顶是油毛毡盖的,墙壁是石棉瓦加竹席,办公桌是用木板钉成的,住在冬冷夏热的席棚里建水电站是件自讨苦吃的差事,铸尊匠对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毫不顾忌,他十分珍惜这“争来”的机会而拼命地工作。不仅白天要领着工人干活晚上还要给工人讲授水力发电站的安装知识,还要帮助甲方培训水电站的运行人员。一次在做电流互感器的5万伏高压泄漏电流试验时他差点被高压电击晕。1979年的夏天四台水轮发电机组在他的带领下相继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行,浏阳河上第一座水电站顺利建成并得到了县领导和甲方的高度赞扬。而且还打开了安装工程处(后来改称国家建工总局第五工程局安装工程处)从国防工程施工转入民用水电站工程施工的新局面。 第三章 技术精英 崭露头角 1979年铸尊匠从068基地随单位迁至湖南省长沙市,单位名称变更为国家建工总局(1982年又变更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五工程局第一建筑安装公司,公司下设各科室及实验室、安装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六队、机运处,时任第一建筑安装公司副总经理易声振慧眼识英才,公司成立之初就将大学毕业仅三年的铸尊匠破格晋升为助理工程师,三年后又破格让他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当时公司的基地办公室、宿舍都是老房子,房屋结构、配套设施尤其是生活给水水塔、锅炉、用电设施设等设备大多年久失修,给公司办公及家属生活带来绪多不便。尽管铸尊匠也是刚刚搬到长沙,自己家中未安顿好就一心扑在工作上,千方百计为公司和员工改善生活条件,他主动提出并组织改造了公司和局基地的供水、蓄水系统,使得过去每天分时段式供水变成了24小时不间断供水,从而深得公司及五局员工及家属的赞誉。 八十年代初期,中建总公司引进了四台日本先进的、价值140万美元/台的75吨轮胎式吊车,五局机机械化施工公司分得一台,这是五局最昂贵的设备,这台机动性能强大的吊车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转,不料这台宝贝设备出了故障,机械化公司和五局领导都急了,找了国家起重机研究所的专家及设备自控专家也没能修好。局领导想到了善于钻研技术的铸尊匠,希望他前去帮助修理。铸尊匠接受任务后先赶到湘潭市易家湾查看吊车情况,了解故障症状,然后再回长沙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寻找维修办法。那台的进口起重设备出厂时只提供电气原理图,没有电气回路接线图,铸尊匠凭借电路学的深厚功底,以及对起重机电气系统回路的测试、判断,买回电气元器件,再次坐长途车来到湘潭易家湾,花了半天时间就地把这个连中国起重机研究所专家都未能修好的设备恢复了功能,令机施公司领导不仅感谢万分,还连声要求把铸尊匠调至该公司去给这台整个工程局最宝贵的设备保驾护航。 1976年大学毕业至1984年的八年间,铸尊匠在技术职称先后被破格评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在行政方面还破格晋升为中建五局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公司技术科长。他利用业余时间还搞了许多科研、创新,带领公司技术线上的管理团队拿下众多项目的质量奖和创新技术奖,例如他研发的散装水泥计量装置获得过国家计委“新产品金龙奖”、城乡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浏阳河大栗坪电站获当时湖南省水利系统安装之星奖、邵阳化纤厂工程获湖南省优质工程奖。他处处以身作则,始终坚持“只做不说,少说多做,做好了再说”的做事原则,每一件需要落实的事项都要求闭环,并要求注重落实的效果,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在日常的技术管理工作中,公司每个项目中的技术材料各种数据统计的细技末节都要认真核查,确保每个项目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他参与或主持过大型住宅区建造、自来水厂、维尼纶厂、水力发电站、热力发电站、化纤厂、水泥厂等工程的建造,为以后中建五局承揽高技术含量工程并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建设工程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铸尊匠连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局先进标兵、劳动模范、当选过长沙市南区人大代表。 第四章 攻坚克难 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