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赚中国2.2亿“单身狗”的钱?(4万字深度报告)(2)
时间:2019-02-14 23:2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而从家庭环境上来看,85-95人群属于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独生子女,父母基本为60-70年出生人口,目前基本上都处在在职状态。新一代的年轻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可以说对于赡养老人的压力比较小,自己挣钱自己花且在部分时间父母还能够提供一定补贴。 同时,在社会、资产价格和人际关系等压力之下,新一代年轻人的生存棱角逐渐被消磨,“佛系”、“精芬”、“人间不值得”等成为了这个时代赋予新一代年轻人的标签和口头禅。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之下,新一代年轻人消费理念发生了变化,消费升级与降级出现了分化。 单身群体以自我消费和自我表达为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未婚人口超过2亿人,2017年约在2.2亿人左右,大致占到总人口的15%。 作为单身群体,由于没有家庭压力和负担,在消费过程中完全以自我为核心,消费动机基本都以自我需求为导向,悦己型消费、性价比追求和颜值经济等消费特性应运而生。 而基于新一代单身消费人群的消费特性,会有哪些受益行业,会出现哪些新的零售业态和消费场景,将是本篇报告着重探讨的地方。 新一代消费者能挣多少钱?有多少钱可以花? 年轻人的收入低于你的想象,月入6,000元大有人在。 《2017年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年轻人(20-35岁)平均工资6,726元,53%的人月收入在8,500元之上。 从速途研究院发布数据来看,单身群体人均月收入在6,000-10,000元人数的占比高达42.8%。 但新一代年轻人的收入真的有这么高吗?针对研究对象,国金消费研究中心的调研发现,除了在一线城市新一代消费者月收入在10,000-20,000元区间内占比较高之外,伴随城市等级的降低,3,000-6,000元月收入的占比越来越高。月入6,000-8,000元上下可能是85-95年单身年轻人更为确切的收入情况。 单身男性的收入略高于单身女性。 《2017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两成的女性认为在晋升存在性别歧视,且女性获得晋升所用的时间更长。 而25-34岁的女性,有28%的人认为职场性别歧视严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男性在10,000-2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阶段占比高于女性。 另一方面,月收入6,000-10,000万元,为单身女性占比最高的收入水平,而10,000-20,000万元为单身男性占比最高收入水平。综合来看,现阶段单身男青年略高于女青年。 单身群体主要位于一线城市,TMT行业成“重灾区”。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作为年轻人追求梦想、财富和自由的舞台,现在却已经成为了单身人群的聚集地。29.7%和26.4%的单身青年们分别散落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从所在行业来看,无论男女不出意外地都由TMT行业拔得头筹,25%的男性单身和16%的女性单身集中在TMT相关行业。值得一提的是,30%的单身男性从事技术相关职业。 正文 一、单身群体的消费的动向:花钱就是为了买方便 1.1花钱买方便本质上是花钱买时间 从国金证券消费研究中心的调研数据来看,85-95年龄段人群,接近6成都为公司白领,只有极少部分人在机关或政府部门工作。结合前文单身人群集中的行业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年轻人所从事职业更具商业气息和竞争氛围,由此导致新一代消费者工作日自由可支配的时间受限制。所以所谓的懒人经济和花钱买方便,更准确的定位应该是花钱买时间,或者说为时间消费、为时间买单。我们认为85-95年龄段人群在购物方式和渠道的选择上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这个群体的用户更愿意为便利买单,而不再是单纯为了便宜。 线上购物提供碎片化购物的便利性: 对单身群体而言,商品购买更多是以碎片化的购物行为拼凑在一起的。尤其是85-95年龄段的人群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成长起来的一批,属于互联网深度依赖群体,对线上购物的接受度高。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场景,转化为不限场地不限时间的碎片化购物行为。 我们调研的数据也显示,在网购普及度高的一、二线城市,半数单身青年50%以上的购买行为发生在线上渠道。而在物流配送体系欠发达以及电商下沉相对较慢的三线及以下城市,则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单身群体线上购买行为占比超过50 %。 从结果上来看,这其实与当前电子商务在不同线城市的渗透率基本保持一致。随着互联网流量下沉到三四线城市,预判这部分单身群体线上购物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线上购物提供送货上门的便利性: 国金证券消费研究中心认为得益于电商时代飞速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线上购物对线下大卖场等业态的挤占不仅来自于不限于时间地点的购物行为,更在于送货上门的便利性,单身群体更愿意为送货上门的便利性买单。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