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单身经济学:未来大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18)
时间:2019-02-12 16:0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虽然最近政策震荡比较大,但是职业教育一直是国家政策所支持的方向,政策风险较小。国家为促进职业教育、技工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其中重要的包括:2015年6月30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2016年12月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7年9月5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05月0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 总结 中国经济已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现今大多数国内主流的青年消费群体,自小并没有遭受物质缺乏之苦,因此他们在消费过程中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追求;更好、更突出、更精致、更有品味的产品成为普遍需求,且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进一步深化。同时,1985-1995年出身的未婚人群,由于父母基本在职,而又尚未成家,自己挣钱自己花,让他们愿意花钱也敢花钱。因此,研究单身经济的本质就是中国未来消费行业的发展方向。 日本社会观察家三浦展把近100年日本社会的消费变迁划分为四个消费时代,在我们的证券研究中被广泛传播与讨论。日本自80年代起全面迈入第三消费时代,单身消费迅速兴起;2000年后,步入第四消费时代,共享经济、无品牌消费等开始崛起。而中国的消费市场其实更有意思,如果套用消费时代理论来看,中国现阶段其实四个消费时代的消费形态都有。但着眼于我们的研究群体来看,更多的还是集中在第三和第四消费时代,并且非常明显的大步向第四时代前进。曾经也有观点说到,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真的会变成这样吗?国金证券消费研究中心认为,会有很像很接近甚至一模一样的方面,但不会完全一样,会有结构性的差异。 首先,日本社会整体已经处在阶级固化的状态,可以说年轻人的未来已经被社会规划好了,每个人都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职业未来甚至于人生未来,导致年轻人失去了奋斗的热情。相比之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在不断为年轻人孕育新的机会,虽然说机遇在减少抓住机遇的难度在提高,但改变未来的主动权仍在年轻人自己手中。同时,从人的角度出发来看,1985-1995年出身的人群,作为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独生子女相较的一代人,自小被父母甚至于整个家族贯入了全部的希望。再加上中国有着全球最高的育儿成本,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放弃奋斗向上的精神。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之下,中国的年轻人还是在马不停蹄的向前,所谓“佛系”只是对周遭事物的一种态度,而不是对自己未来的预期。 其次,中国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国家,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而且在学习之后还能玩出很多新花样,比如像支付宝、共享单车、直播(吃播、美妆)等。我们认为,在现行中国商业社会体制之下,任何从外部学习或效仿的新模式,基本都能被接受且在此基础上再实现本土化,并直接衍生出新的业态。也就是说现阶段在消费行业内一些新领域,虽然其表类似海外或日本的一些模式,但其内核更为中国化也更被消费者所接受。这样也就注定中国消费的未来会和日本有差异,比如中国有着全世界都羡慕的物流和电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移动支付。 再者,伴随1995年出生的人群开始进入职场,中国单身经济可以说即将迈入高潮。相比于日本单身经济兴起时期,消费倾向于品牌、欧式倾向等特点,我们认为,国内单身经济的消费将更倾向于性价比、品牌本土化甚至无品牌化。新一代年轻人将不再迷信于国际大牌,产品自身的设计和质量才是他们更为关注的点,好用、方便、省事将会是未来中国消费品的重要卖点。 当然我们也认为,未来的中国将会有两方面非常接近日本。1)人口将会更向大城市集中:在中国人口负增长的预期之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或较慢的区域,其人口将大概率呈现净流出状态,北上广深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仍将是年轻人就业和生活的首选,与日本的东京和大阪类似;2)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选择单身:在日本年龄30岁以上的单身,基本有30%都会不再考虑结婚,结婚对于经济条件的要求,以及婚后在经济、育儿等方面的压力,以及自由支配时间的减少,是单身放弃婚姻的主要原因。反观国内,其实这一情况同样存在,无论男女除了对经济收入的要求之外,婚车、婚房的压力也成为婚姻的重大阻力,“恋爱不如养宠物”成为被广泛认同的观点。 国金消费研究中心认为,年轻的单身群体是未来中国消费趋势变化的重要风向标。在花钱为了便利、悦己、精神寄托和自我提升的意愿驱动之下,便利店和外卖将成为未来购物的主要场景;具备KOL属性的社交媒体将成为品牌和商家流量的重要来源;“好看皮囊+有趣灵魂”的认知将推动旅游、化妆品、小家电、宠物和职教等行业的高景气发展;同时电竞、二次元和长短视频则将成为精神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并建议积极关注相关标的:美团点评、高鑫零售、小米集团、哔哩哔哩 、腾讯控股、世纪华通、芒果超媒、中国国旅、同程艺龙、珀莱雅、上海家化、苏泊尔、中宠股份、佩蒂股份、百洋股份、蒙牛乳业、亚夏汽车、华图教育、劲嘉股份。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大幅波动的风险 国金消费研究中心认为,消费的本质是未来收入预期的体现。而宏观经济的大幅波动,将会导致消费者降低收入预期,从而打压消费积极性。尤其是对于1985-1995年出生的单身人群而言,他们的消费需求基本就是伴随收入增长而逐步提升的,即便家庭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也将抑制消费热情。 国内单身人群数量缩减的风险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