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85页7万字科创板研报!全市场机会大解读 预测首年将给券商带来60亿业绩贡献(18)
时间:2019-03-03 21:0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国产设备已形成初步产业链成套布局,部分设备实现批量应用,预计部分设备在短期 1-2 年內可逐步实现订单转移。目前国内设备在关键领域已经实现了产业链的成套布局——如曝光 LIHO、刻蚀 ETCH、薄膜 CVD、湿法 WET、检测、热处理、测试等,且部分工艺制程能够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目前已有多项产品已经批量出货,其中主要的厂商有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 睿励科仪和上海盛美半导体等。 关键设备在先进制程上仍未实现突破。目前世界集成电路设备研发水平处于12英寸7NM, S 生产水平则已经达到 12 英寸 14NM;而中国设备研发水平还处于 12 英寸 14NM,生产水平为12英寸65-28NM,总的来看国产设备在先进制程上与国内先进水平有2-6年时间差;具体来看 65/55/40/28NM 光刻机、40/28NM 的化学机械抛光机国产化率依然为 0,28NM 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快速退火设备、国产化率很低。 7.2、消费电子终端带来零组件成长机会 中国的品牌终端产品占有率不断提升,有望继续带来核心零组件厂商创新机会。根据 WIND 数据,2009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1.74 亿部,2018 年出货量达 14.2 亿部,期间出货量增长 8.15 倍。过去十年全球智能手机品牌格局也有较大变化,国际品牌三星和苹果持续领先,国产品牌强势持续崛起:根据 IDC 数据,2009 年 Q4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分别为诺基亚、黑莓、苹果、三星和 HTC,2018 年 Q3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分别为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 全球电子制造产业主要下游包括通讯、电脑、消费电子、工业医疗、汽车电子等,根据 IC INSIGHT 数据,2017 年全球电子制造产业产值规模约为 1.54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5.9%,其中通讯和电脑市场规模分别为 4900 亿美元、4040 亿美元,两者之和占比超过 50%。 全球电子产业上游中,重要的元器件和模组行业包括 IC(处理器、存储等)、屏幕、射频器件、摄像头、PCB、被动元件等,以 IPHONE 为例,我们可以发现 IPHONE 的 BOM 重要组成是显示触控模组、AP 芯片、RF/PA、NAND、DRAM、CAMERA、电池等,均是 BOM 成本占比较高的。 消费电子市场巨大,科创板能够让更多公司得到资本市场红利。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数据,2017 年全球 IC 行业市场规模为 4204 亿美元(GARTNER 数据),面板行业市场规模为 1544 亿美元(IHS 数据),摄像头市场规模为 190 亿美元(IMARC 数据),PCB 市场规模为 588 亿美元(PRISMARK),RF 元件市场规模为 65 亿美元(POLARIS MARKET 数据估算)。 2017年全球重要电子零组件市场规模/亿美元 上市给了手机零组件公司巨大成长机会,科创板有望带来一批新公司的成长。大陆智能手机上游元器件和模组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国产品牌崛起以及大陆供应链的成本和人口红利的基础上实现了超高速的持续发展,相关公司主营产品的全球份额营收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均有质的飞跃。 8、科创之于军工行业:科研转化核心土壤,高研发迎接价值重估 ——天风军工邹润芳团队 8.1、科创定位国家战略核心技术,军工是科研和产业突破排头兵 根据证监会前期科创板文件《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中显示,“科创板定位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可以发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科创板的重点。 军工企业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国家战略突破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密集度最高的产业集团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已公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计 15 项,其中军工企业主导承担的有大型飞机专项、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专项、机载专项、核高基专项共计 6 项,共同承担的有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共计 3 项。因此军工行业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达到 60%,主导承担 40%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体现了军工行业作为主要科研任务承担者和战略突破者的历史重任。 科创板关注科研成果转化,军工技术或将进入民用产业化阶段 军工技术是众多重大民用技术的前身,众多目前造福社会形成的万亿级产业是源自军工科研转化,例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导航、核电、商用航空等众多的万亿千亿级产业。 根据中国科学报对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的采访(2018年8月24日),以航天产业为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 1:2,但是对相关产业带动高达 1:7 至 1:14”。军转民积极辐射带动全面经济。 军用技术所运用的技术很多都具有军民两用性,例如卫星导航、遥感图像、气象雷达、传感器、物联网、空管雷达等。传统军工企业往往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优势,先进技术先在国防领域使用,而后将领先的军工技术民用化是科研到应用再到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如前面所述,在军方航天领域的一份投入在军民融合时代可以带动 7-14 倍的相关产业,在其他领域的军转民也均有较强的相关产业带动的能力,军用技术民用化也将在中国形成趋势。 (责任编辑:波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