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85页7万字科创板研报!全市场机会大解读 预测首年将给券商带来60亿业绩贡献(4)
时间:2019-03-03 21:0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巧天工 点击:次
因此,决策层从“增量改革”思路出发,建立新的市场板块作为改革实验田,试点注册制并建立有效的隔离机制。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从“增量改革”来讲,这次改革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设计。除试点注册制外,在新市场中还可探索发行、上市、交易、中介责任、监管等环节的配套制度改革创新,是和现行市场相隔离的,相当于独立运行。 “实验田”的思路,是先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径,再去改造存量市场。它是独立的,包括试点注册制,可打造一批合格的资本市场主体,也就是强大的投行、长期的证券市场投资人。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壮大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另一支柱。大力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既是壮大资本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体系优化结构的内在需要,更是资本市场改革稳定进行的有力支撑。要切实放宽养老基金、保险资金、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的门槛和融资门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相互竞争的专业化机构投资者队伍,使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成为市场的主导性潮流和力量。特别是,在新股配售环节加大对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倾斜力度,促使其有效参与新股询价,把证券公司、机构投资者、公众投资者、上市公司等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有效联结起来。在“投资多元化、运营专业化、信息透明化”的原则下,长期机构投资者可扮演市场“最后投资人”的角色,在股票市场出现非理性的严重低估时购入相关股票,既可以起到稳定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作用,又可以降低这类长期资金的资产配置成本、提高其长期投资回报水平。 上述系列改革可一举扭转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根本性矛盾,建立长期健康的向好预期,使中国经济逐步以资本市场为中枢而得到新的发展动能。构建创新型资本形成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随着市场体系和制度环境改善,支持足够多的能够承担风险的资本投入到创新中去,国家创新优势和创新发展路径就能形成。最终,企业受益于融资便利提升和创新资本积累,监管部门受益于市场价值长期稳定,居民受益于财富保值升值,国家受益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社保对券商的注资也将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券商业务范围扩大及业务收入的提升而获得巨大的资本增值收益,使庞大社保缺口得以补充,使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真正惠及广大的人民大众。 2、策略角度如何看待科创板: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的“发令枪”,为 A 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天风策略徐彪、刘晨明团队 2.1、科创板发行规则及与原三板区别 1 月末,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其他主要和配套文件征求意见稿也相继出炉。3 月 1 日晚间,证监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结合证监会最新文件以及此前上交所颁布的配套文件,从上市及交易规则来看,科创板同原来三板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 在主营业务要求上,科创板侧重于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2) 盈利能力要求上,科创板发行条件中对于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要求未予以明文规定,而是给出 5 套市值标准(满足其一即可); 3) 更加重视长期投资者,以技术给资本定价。征求意见稿取消直接定价而采用市场化询价方式,并且将询价对象限制为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7 类机构投资者(排除个人投资者);此外在网上申购前还需披露公募基金、社保和养老金三类长期投资者的报价情况。可以预见,新板将赋予长期投资者对科创企业的更大的定价权。 4) 审核流程上,科创板上市由上交所受理。收到注册申请文件后,5 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3 个月内形成审核意见。证监会于 20 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予以注册的决定,发行人在随后一年内发行股票。整体来看较原三板用时更短。 2.2、资本市场改革的必要性及科创板的意义 2.2.1、资本市场改革“元年”:2018 年政策回顾 梳理过去几年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2018 年以来,政策面对于金融创新的提及频率显著增高,2018 年也被很多投资者认为是资本市场改革元年。 总结来看,过去一年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的努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重大的制度创新,以科创板、CDR、沪伦通为典型;二是在存量市场上的调节和改革,比如老生常谈的退市制度、股灾之后收紧的股指期货,以及针对当前企业流动性困境的回购、分红送转等;三是金融开放,为国内投资者提供分享境外优秀企业经营成果的渠道,更为国内市场引进长期资本开疆拓土。2018 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于资本市场方面工作的部署,也较过去几年更加详尽,可以期待在未来几年,看到更多改革方案陆续落地。 向前看,更多领域的改革,仍在路上,对于资本市场,抑或是直接融资本身,都至关重要。 第一,需要一个稳定健康的 A 股市场来来实现上市公司的合理定价和健康运营。 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直接融资的渠道和风险分担机制,公司通过在 A 股市场上市获得直接融资,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的同时将股权发放给市场,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在这个层面,一个稳定健康的 A 股市场能够给公司进行合理定价,保证参与各方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与此同时,一个稳定健康的 A 股市场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外部治理过程。在公司外部治理过程中,运营健康的企业可以得到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青睐,从而集中大部分资源,而经营较差的企业则会得到来自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惩罚。这种来自市场的激励模式将有利于刺激企业经营者更多地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和长期盈利,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需要进一步为市场引入长期资金。 我们认为,从供需层面讲,企业需要长期资金来满足自身的长期规划,同时长期资金也需要一个稳定的投资收益。因此,市场需要长期资金的入市,来进一步维持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波少) |